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光寺

灵光寺

在北京市西山支脉翠微山东麓。是八大处中第二处。创建于唐大历年间。初名龙泉寺。辽咸雍七年(1071)增建招仙塔。金大定二年(1162)重修,改名觉山寺。明成化十四年(1478)再修,改名灵光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被毁。在清理瓦砾过程中,从塔基处发现一石函, 函内有一沉香木匣,匣内有“佛牙”一颗, 匣上记有“释迦佛灵牙舍利”和“天会七年四月二十三日”字样。1958年中国佛教协会为长期安放这件佛教遗物,在灵光寺北院内新建了一座八角十三层檐的佛牙舍利塔。


本名圣寿寺。在广东省梅州市东南40千米的阴那山麓。相传唐咸通年间高僧潘了拳来此开山建茅寮,他死后人们在此建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扩建后改今名。现存殿堂为明清及以后建筑,其中最大的佛殿(又名波罗殿),重檐歇山顶,面阔3间,进深7间,殿中央有螺旋形斗八藻井,俗称波罗顶,结构巧妙。寺内香火盛时,寺外仍看不到一丝烟缕;殿后古木参天,殿顶亦不留一片落叶,是建筑科学艺术上一项创造。寺前有古柏两株,一荣一枯。传说是开山祖师潘了拳所植。寺周阴那山峰顶尖削如五指,称五指峰。登高远眺,尽处可见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水汇流,左右有香炉、白虎二峰,山影潭光,上下辉映,引人入胜。


猜你喜欢

  • 扶德县

    ①唐置,属羁縻扶德州。治所在今四川珙县南。后废。②唐置,属羁縻定州。治所在今四川高县西南。后废。

  • 南靖州

    明永乐五年 (1407) 改日南州置, 属安府。治所在河黄县 (今越南中部义静省东南石河一带)。辖境相当今越南义静省东南部地。宣德二年(1427) 以后地入安南。

  • 鸾鸟县

    西汉置,属武威郡。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南古城。《后汉书·段颎传》: 永康元年(167),“当煎诸种复反,合四千余人,欲攻武威,颎复追击于鸾鸟,大破之”。即此。西晋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南。

  • 柤中

    地区名。一作沮中。在今湖北南漳县西蛮河流域。《三国志· 吴书 · 朱然传》: 赤乌五年(242),“征柤中”。裴注引 《襄阳记》 曰: “柤音如租税之租。柤中在上黄界,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

  • 盛山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永宁县置,属开州。治所在今四川开县南二里。《旧唐书·地理志》:盛山县 “以山为名”。义宁二年 (618) 为万州治。唐武德元年 (618) 为开州治,移治今开县。广德元年(

  • 普闰县

    隋大业元年 (605) 置,属岐州。治所在今陕西麟游县西北万家城南。《寰宇记》 卷30普润县: “盖以杜、漆、岐三水灌溉田畴,民获利济,以为县名。” 大业三年 (607) 属扶风郡。十三年 (617)

  • 巨流河站

    清初置,即今辽宁新民市东北巨流河村。为奉天至山海关驿站之第三站。《清一统志·奉天府二》:第一站“在奉天府城内。又西六十里至老边站,亦名旧边寨。又西四十里至巨流河站”。

  • 七个子井卡伦

    清置,即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七角镇。清道光《新疆识略》卷2巴里坤:七个子井卡伦“距城三百二十里”。

  • 池河关

    即直河关。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北。《清一统志·安陆府》:池河关“在钟祥县西北十五里”。

  • 石山

    即今海南省琼山市西南石山镇。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1)古山名。在辽宁省凌海市石山镇境内。峰有十三,昔名十三山,今称石山。主峰海拔254米。特产花岗石。据传,清圣祖(康熙帝)东巡过此,留有十三山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