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那亥
即今青海天峻县驻地。1955年于此置天峻县。1959年改名新源。
即今青海天峻县驻地。1955年于此置天峻县。1959年改名新源。
1921年析叶城县置,属新疆喀什噶尔道。治所在坡斯坎 (今新疆泽普县) 冯承钧 《西域地名》:“ 《西域图志》 坡斯恰木城,今为新疆泽普县治。取《西域水道记》 泽勒普善河名之省称也。” 1930年属喀
“疏” 又作 “疎”。在今江西金溪县西北。《明一统志》 卷54抚州府: 疎山 “在金溪县西北五十里。唐有何仙舟弃官隐居读书于此,因号书山。其书堂遗址尚存。中和中创为禅刹,额曰白云。南唐改为疎山”。《清
北宋置,属灵川县。在今广西灵川县西北潭下镇。(1)古镇名。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中北部潭下镇。北宋属灵川县。(2)今镇名。(1)在浙江省温岭市东北部。面积21.9平方千米。人口3.9万。镇人民政府驻
北宋崇宁五年(1106)置,属西安州。在今宁夏西吉县西北白城子乡上白城子。元废。
一名寸金城。北宋熙宁五年 (1072) 置,属熙州。在今甘肃临洮县东二十二里。元废。又作寸金城。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在今甘肃省临洮县东。
又名栗洲、溧洲、冽洲。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烈山下。原在大江中,为六朝都城之江津要地。《寰宇记》 卷90升州江宁县: “烈洲在县西南八十里,周回六十里。《舆地志》: 吴旧津所,内有小水堪泊船,商客多停
亦作北安丰镇。即今江苏兴化市东北六十里安丰镇。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江苏省东台市南部偏西。面积71.2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安丰,人口 8200。以北宋范仲淹率民修堤筑堰,百姓从此“
唐久视初置,属羁縻高州。治所在今四川高县东南六十里龙背山。后废。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至清水河县之间黄河上。《资治通鉴》: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高欢攻宇文泰,“遣恒州刺史库狄干等将兵四万自来违津渡”。胡三省注:“自恒州渡来违津,其地当在平城之西,河津之要也。自
即太行山。在今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寰宇记》 卷52孟州济源县: “太行山,相传皇母山也,或名女娲山。其上有祠,民祈福而岁祷焉。其山起于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