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秦州

秦州

①三国魏分陇右置,因秦邑以为名。后省入雍州。西晋泰始五年 (269) 分雍、凉、梁三州复置,治所在天水郡冀县 (今甘肃甘谷县东)。太康三年(282) 废。七年 (286) 复置,徙治上邽县 (北魏曾改为上封,今甘肃天水市)。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静宁二县以南,清水县以西及陕西凤县、略阳和四川平武、南坪及青海黄河以南、贵德以东地。其后逐渐缩小。隋大业初改为天水郡。唐武德初复曰秦州,开元二十二年 (734) 移治成纪县 (今甘肃秦安县西北)。天宝元年 (742) 还治上邽县,改为天水郡。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秦州。宝应后陷于吐蕃。大中三年 (849) 收复,复移治成纪县。北宋又移秦州及成纪县于今天水市。明洪武二年 (1369) 省成纪县于入州,属巩昌府。清雍正七年 (1729) 直隶甘肃省。辖境相当今天水市、秦安、清水、两当、西和、礼县、徽县、成县等地。1913年降为天水县。北魏正光五年 (524),州境各族人民推羌人莫折大提为帅起义。唐宋时产银、铜、铁。明洪武初设茶马司于此,与各族进行贸易。

②东晋末谯纵侨置于涪城 (涪县),在今四川绵阳市涪江东岸。《晋书·谯纵传》: “攻 (毛) 璩弟西夷校尉瑾于涪城,城陷,瑾死之,纵乃自号梁、秦二州刺史。” 后废。

③十六国北凉置,治所在张掖县 (今甘肃张掖市)。后废。

④南朝梁置,治所在秦县 (今江苏六合县西北)。侯景改置西兖州,北齐复曰秦州。陈改为义州,寻废。


西晋泰始五年(269年)分雍、凉、梁三州置,治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太康七年(286年)移治上邽县(今天水市)。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定西市、静宁县以南,清水县以西,陕西省凤县、略阳县、四川省平武县以北,青海省黄河以南贵德县及甘肃省临潭、迭部等县以东的渭河、西汉水、白龙江上游和洮河流域等广大地区。其后辖境缩小。北魏渭河上游以西分属河州、凉州;西汉水上游西部属宕昌、邓至,东部属梁州。唐属陇右道。辖境相当今甘肃省武山县以东的渭水上游地。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因地震移治敬亲川(今秦安县西北),天宝元年(742年)迁还旧治。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大中收复,三年(849年)移治成纪县(今秦安县西北,北宋移今天水市),置天雄军节度使治此。宋为秦凤路治。金属凤翔路。元属巩昌路。明属巩昌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直隶甘肃省。辖境相当今甘肃省天水、秦安、清水、两当、西和、礼县、徽县、成县等市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天水县。“州在陇山之外,号为富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宋代为木材重要产地。


猜你喜欢

  • 栗里

    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马回岭。《南史·陶潜传》: 东晋义熙末,江州刺史王弘 “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即此。唐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 诗: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寰宇记》卷111江

  • 猴岭隘

    在今广东龙川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龙川县: 猴岭隘 “在县西北。山深地险,与和平、河源县接界。隆庆末,贼鲍时秀据此作乱。万历中,官军讨平之”。

  • 打鲁克雨木撮池

    亦作达鲁克池、达罗克裕木磋。即今西藏仲巴县北塔若错。《清一统志·西藏》:打鲁克雨木撮池“在藏之者巴部落西北五百五十里,池广二百八十余里”。

  • 特布克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岸蒂普。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3伊犁西路: 特布克 “在图斯库勒东岸支河之间”。

  • 万寿县

    ①西晋置,为牂牁郡治。治所在今贵州瓮安县东北。南齐属南牂牁郡。梁以后废。②唐武德五年(622)改万春县置,属渝州。治所即今四川永川市南朱沱镇。天宝初属南平郡,乾元元年(758)复属渝州。宋乾德五年(9

  • 渼陂

    在今陕西户县西五里。《水经·渭水注》:渼陂水 “出宜春观北,东北流注涝水”。宋敏求 《长安志》 卷15: “ 《十道志》 曰,有五味陂,陂鱼甚美,因误名之。……其周一十四里,北流入涝水。唐宝历二年,敕

  • 白马口

    ①即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东北。为战国时黄河津渡处。《战国策·燕策二》:苏代说燕王曰:“决白马之口,魏无济阳”,即此。②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水经·江水注》:“江水自彭城矶东径如山北,北对隐矶,二矶之间

  • 南雄千户所

    明洪武初置,属清远卫。治所在南雄府 (今广东南雄县)。后废。

  • 石牙墟

    即今广西来宾县东南石牙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来宾县图:东南有石牙墟。

  • 让库尔

    即今帕米尔高原东北郎库里。清属喀什噶尔。光绪中,为俄国所侵占。宣统《新疆图志》卷5:光绪十八年(1892),“俄兵筑垒于让库尔”。即此。今属塔吉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