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
即今四川成都市的别称。成都从五代后蜀以来别称芙蓉城、蓉城,故简称蓉。
四川省成都市的简称。五代后蜀主孟昶喜芙蓉,于城内遍植,因名芙蓉城。简称蓉。
即今四川成都市的别称。成都从五代后蜀以来别称芙蓉城、蓉城,故简称蓉。
四川省成都市的简称。五代后蜀主孟昶喜芙蓉,于城内遍植,因名芙蓉城。简称蓉。
元置,即今福建云霄县。
即泛河。在今辽宁铁岭市南三十里。《辽史·地理志》 东京辽阳府: “北至挹娄县范河二百七十里。……辽河出东北山口为范河。” 《金史·地理志》: 楼县有范河。
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北金斗朝鲜族满族乡。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通化县图:西北有金斗火洛。“金斗火洛”,满语意为宽而亮的沟。
北宋至道三年 (997) 置,为十五路之一。治所在大名府 (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辖境相当今河北易水、雄县、霸州和天津市海河以南,及山东、河南两省黄河以北的大部。熙宁间分为东、西二路: 东路治所在
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四十里千灯浦。明嘉靖《昆山县志》卷3:千墩“相传其北三十里,地名木瓜,有墩九百九十有九,与此合为千墩,因名”。其下为千墩浦。淀山湖水由此入吴淞江。《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昆山县:千墩
1933年8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兴国、万安二县析置,驻均村圩(今江西兴国县西均村)。为纪念1929年在上海牺牲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常委、中央军事部部长杨殷烈士而命名。1935年4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江
即今湖北武昌县 (纸坊镇) 西南五十四里法泗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江夏县 (今武汉市武昌区) 西南有法泗洲市。
在今山东胶州市东南二十里,当胶莱南河入口之处。胶澳开港以前,为胶东货物出入中心。自青岛兴起,遽形衰落。
在今四川资阳市北沱江西岸昆仑乡墨池坝。《元和志》卷31资阳县:“王褒墓在县西北十五里。褒,资中人也。宣帝使祠金马、碧鸡,道病死。”
①又名九龙桥。在今江苏南京通济门外秦淮河上。建于明初。《明一统志》 卷6南京: 通济桥“在上方桥东。以上三桥 (即上方桥、中和桥、通济桥) 俱跨濠水 (秦淮河)”。②在今浙江金华市城区南金华江上。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