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营镇

西营镇

即今山西襄垣县北西营镇。《清一统志·潞安府》“下良镇”条下:西营镇“在县北四十五里,与沁州武乡县接界”。


(1)镇名。(1)在山西省襄垣县北端。面积57.5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西营,人口 2670。东晋大兴二年(319年),石勒筑城于城底村北,西营即城西之兵营。为上党重镇。1949年属襄垣五区。1954年属下良乡,1956年建西营乡,1958年属下良公社。1959年析置西营公社,1984年改镇。漳河北源纵穿镇境。主产小麦、玉米、谷子。盛产党参、花生。有采煤、建材、造纸等厂矿。有公路南通县城、北达武乡县。有后赵石勒城遗址、八路军总部旧址。(2)在山西省交城县东南隅。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西营,人口 7460。春秋时期为平陵县兵营而得名西营。1949年属交城九区,1950年属七区,1953年属营儿乡,1956年为西营乡,1958年属火箭公社,1959年改称西营公社,1984年改镇。地处太原盆地边沿。主产小麦、棉花、玉米、高粱、谷子,盛产蔬菜。有酿造、编织。有阀门、化工、农药、造纸、木器、铸造、复合肥料等厂。公路接307国道。(3)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东南部。面积126.7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西营,人口 1000。唐朝建村,传唐太宗李世民征东到此,安营扎寨,此为西营,故名。1949年设历城县西营区,1957年改乡,1959年改公社,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甘薯、杏、苹果、梨、柿子等。有锅炉、制药、织带、胶帽、石料等厂。济临公路经此。(4)在陕西省白河县西部。面积95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鲶鱼套,人口360。镇以境内西营村得名。1949年设西营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6年与朱良乡合并设西营镇。主产玉米、小麦、稻,盛产生漆、木耳、猕猴桃、天麻、油桐、核桃。有公路通县城。(2)集镇名。在河北省大名县城东北部。营镇回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2730,回族占33%。唐司马宗德元及夫人死于此,取村名宗固,后以村民乐善好施改名善乐营。村扩大为东、西两村后,此村居西,又为集镇,因名西营镇。漳河在此注入卫河。产小麦、玉米、棉花。屠宰业发达。有米面加工等厂。通简易公路。


猜你喜欢

  • 云门谷水

    即今陕西澄城县西北长宁水。《寰宇记》卷28同州澄城县引《水经注》云:“云门谷水源出澄城县界”,东流注洛水。

  • 小蠡山

    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小罗山,为罗山南段。明嘉靖《宁夏新志》卷3韦州:小蠡山“在大蠡山之南,其脉相联”。

  • 武侯县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琰州。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后废。

  • 益州郡

    西汉元封二年 (前109) 武帝开滇置,治所在滇池县 (今云南晋宁县东北三十二里晋城镇)。辖境约当今云南怒江以东,洱海以西及姚安、元谋、东川以南,曲靖、宜良、华宁、蒙以西,哀牢山以北地。东汉时,西部划

  • 杜陵

    西汉宣帝刘洵的陵墓,在今陕西长安县(韦曲镇)东北十五里甘寨村北。《汉书·元帝纪》:“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孝宣皇帝葬杜陵。”《三辅黄图》卷6:“宣帝杜陵,在长安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间时,好游鄠、杜间,故葬

  • 中右末旗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土拉河北岸那万策仁古内呼勒。

  • 狐县

    西汉置, 属河东郡, 治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 东汉废。 三国魏初复置狐县, 属平阳郡。北魏太延二年 (436) 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永和县西南。属河东郡。东汉省。三

  • 施秉长官司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施秉前江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在今贵州施秉县东南九十里胜秉村。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镇远州。正统九年 (1444) 改设施秉县。

  • 时曲

    即洄曲。在今河南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下游一带。《资治通鉴》:唐元和十年(815),“李光颜奏败淮西兵于时曲”。胡三省注:“时曲,在陈州殷水县西南。”古水名。又称洄曲。在今河南省漯河市沙河与澧河会流处

  • 四望矶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平淮门外四望山下,西临长江。《晋书·温峤传》:东晋咸和三年(328),温峤讨苏峻,“于四望矶筑垒以逼贼”,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平淮门外四望山下,西临长江。《晋书·温峤传》: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