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圣纪碑
在今陕西乾县北,唐乾陵正南御道西侧。通高6.91米。连同顶盖及底座,合为七节,所以又称七节碑。碑文为武则天撰,唐中宗李显书,约八千字。文字已浸蚀风化。
在今陕西乾县北,唐乾陵正南御道西侧。通高6.91米。连同顶盖及底座,合为七节,所以又称七节碑。碑文为武则天撰,唐中宗李显书,约八千字。文字已浸蚀风化。
在今江苏姜堰市西南。当盐河西岸,接江都、泰州、泰兴三市界。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泰州西南有“寺巷口”。
①清置汛,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莲花乡。《清一统志·秦州二》: 莲花城汛 “在秦安县境。有千总驻此”。②在今甘肃临夏县北。1929年于此置永靖县。③在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北大夏河注入黄河处东岸。1929年
即二王庙。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二里岷江东岸玉垒山麓。南宋范成大 《吴船录》: “出玉垒关,登山谒崇德庙。新作庙前门楼甚壮,下临大江。……李太守疏江驱龙,有大功于西蜀。祠祭甚盛,岁刲羊五万。”
在今贵州福泉县南马场坪镇。《方舆纪要》卷121麻哈州乐平司:马场山在“司东北五十六里。与牧马场相连,因名”。
宋大理置,属首府大理地区。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东十六里凤仪镇。蒙古宪宗七年 (1257) 改赵赕千户。元至元十一年 (1274) 改赵州。大理前期改赵川赕置,治今云南省大理市东凤仪镇。大理后期又称天水郡
①指清朝在台湾修筑的铁路。清光绪十三年(1887)动工修建,十七年(1891)从基隆修至台北,十九年(1893)延至新竹。长107公里。②台湾岛内铁路的通称。
即隆坊镇。今陕西黄陵县西北四十里隆坊镇。
在今湖北浠水县北六十里。《清一统志·黄州府一》:大灵山“旧有城堑。相传为陶琳立砦处。明崇祯中,土人筑砦于此以御寇。全活甚众”。
①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寰宇记》卷90江宁县:张公洲“在县南四里,周回三里”。《梁书·武帝纪》:太清二年(548),侯景攻陷东府城,“安北将军鄱阳王范遣世子嗣、雄信将军裴之高等帅众入援,次于张公洲
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北,北塘运河中流。原名小金山。相传为吴王夫差楼船鼓吹游宴之所。清高宗曾驻跸于此。墩圆而小,周约半亩,墩上有屋数楹,颇为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