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望
在今陕西大荔县境。《晋书·姚泓载记》:东晋义熙十二年(416),羌人起兵反后秦,后秦将姚宣“弃李闰,南保邢望”,即此。
十六国时地名。确地未详,疑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后秦参军韦宗说姚宣曰:“邢望险要,宜徙据之,此霸王之资也。”即此。
在今陕西大荔县境。《晋书·姚泓载记》:东晋义熙十二年(416),羌人起兵反后秦,后秦将姚宣“弃李闰,南保邢望”,即此。
十六国时地名。确地未详,疑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后秦参军韦宗说姚宣曰:“邢望险要,宜徙据之,此霸王之资也。”即此。
即今湖南汉寿县东北武口,接南县界。南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0:南宋绍兴三年(1133),杨么农民军大破宋水师于阳武口,歼灭宋水师统制崔增、吴全所率官军,大获全胜。在今湖南省汉寿县东北西港附近
东汉改傿陵县置, 属颍川郡。 治所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村。北魏改为鄢陵县。北齐废。隋开皇中复置鄢陵县,属许州,徙今鄢陵县。十六年 (596) 为洧州治。大业初属颍川郡。唐武德四年 (621)
明置,在今广西象州县城南。《方舆纪要》 卷109象州: “ 《舆程记》: 自象台驿沿江而北,江中有金滩、麻子滩,皆峭险,分道出洛容县之江口驿,凡七十里。”
即今湖北麻城市西南三十里中馆驿镇。民国《湖北通志》卷73《兵事》:清同治二年(1863)九月,“凡中馆驿、闵家集诸市镇”,捻军旗帜云布。
在今河北承德县(下板城)北,三沟镇西北。清于此设外委驻守。
清末分隆坝二族置,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西扎曲河源。
即今四川合川市东北渭溪镇。清光绪《合州志》 卷4: 渭子溪 “距城一百里”。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方舆纪要》 卷54华阴县: 泉店渠 “在县东二十里”。
元置。为保宁府九站之一。在今四川阆中市城西。
唐置,在今山西清徐县东三十里同戈站村。《旧唐书·昭宗本纪》: 天复元年 (901),“(氏)叔琮长驱出围柏,营于洞涡驿”。即此。后讹为同戈驿。唐置,在今山西省清徐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