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界壕

金界壕

一作金源边堡。金朝为防御蒙古所筑壕堑。天眷元年 (1138),婆卢火驻乌骨迪烈地时建,为东北路界壕。大定二十一年 (1181) 将界壕取直,“东北自达里带石堡子至鹤五河地分,临潢路自鹤五河堡子至撒里乃,皆取直列置堡戍”。明昌五年(1194) 在旧界壕基础上增建,至承安三年 (1198)竣工。《金史·地理志》: “金之壤地封疆,……北自蒲与路之北三千余里,火鲁火疃谋克地为边,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而西,经临潢、金山、跨庆、桓、抚、昌、净州之北,出天山外,包东胜,接西夏。” 这北界边界线即界壕边墙的走向。据实测,金界壕起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旗嫩江西岸的前、后七家子村,西南沿大兴安岭东南麓经阿荣旗、扎兰屯市、扎赉特旗北,至科右前旗满族屯分为内外二线。外线经科右中旗西北、霍林郭勒市、东珠穆沁旗。内线从满族屯向西南,经突泉县、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至克什克腾西之达里泊,在正蓝旗境分为南北两线,北线经正镶白旗、镶黄旗,至商都县与南线合,往西经察右后旗、四王子旗,在查干敖包苏木东与外边墙会,经达茂旗、武川县西北,折而南至大青山北麓。在东乌珠穆沁旗东北延伸入蒙古国境有一道外墙。从东到西界壕全长三千里。用夯土筑墙,墙外掘壕。重要地段有双壕双墙。为古代巨大的工程之一。又在今额尔古纳河上游北岸,西经满州里市北,直至蒙古国,金代亦筑有边堡。


金代为防御蒙古在北方边境地域所筑军事防御工程。或称“壕堑”、“塞垣”。夯土石筑墙,城外掘壕,重要地段为双壕双墙连续并列,即外壕、副墙、内壕、主墙。单线墙或主墙外侧筑有马面,内侧于要害处筑边堡,间距约等,便于应接。据《金史》记载,天眷元年(1138年)以前,在东北路泰州境内创建界壕。大定十七年(1177年)以两路招讨司、乌古石垒部族、临潢、泰州等路兴修,二十一年大规模修筑东北、临潢两路界壕,参差不齐处予以取直。明昌年间西南路、西北路,沿临潢达泰州开筑壕堑,直至承安三年(1198年)竣工,即所谓“明昌界壕”或“新长城”。边墙东北端起于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北嫩江西岸,西南沿大兴安岭东南麓,顺阿荣旗、扎兰屯市界,经扎赉特旗西北、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满族屯,分成两线:外线向西经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北,至霍林郭勒市北,西入东乌珠穆沁旗东部。内线向西南经突泉县西北、科尔沁右翼中旗西北、扎鲁特旗西北、阿鲁科尔沁旗北、巴林左旗北、巴林右旗北、林西县北,西南至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西岸,又分为南北两支:北支西经正镶白旗、镶黄旗北,至商都县北,与南线合;南支则南下,经正蓝旗东北,西南沿闪电河西经太仆寺旗、化德县南,至商都县北与北支合。内线又往西经察哈尔右翼后旗北界,经四子王旗北,与外线合,西南经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南、武川县西北,折而南下至西南庙沟乡上庙沟村西南大青山北麓,达西端终点。外内线尚有遗迹。又今额尔古纳市根河南岸起,向西至额尔古纳河东岸,转入俄罗斯境,又从满洲里市北过新巴尔虎右旗北,再西入蒙古境,经乌勒吉河和克鲁伦河之间,西至肯特山南麓,尚有遗迹,亦是金代所筑,或筑于初期。


猜你喜欢

  • 蒲家场

    即今四川达川市北蒲家镇。清乾隆 《达州志》 卷1: 蒲家场 “在州北方,去城五十里”。

  • 山丹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山丹州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山丹县地。清雍正二年(1724)降为山丹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甘肃省山丹县。属陕西都司,后属行都

  • 沃沮国

    两汉时代东沃沮(南沃沮)与北沃沮之合称。南沃沮在今朝鲜咸镜道;北沃沮在今吉林东南部珲春市一带。《后汉书·东夷传》:“东沃沮在高句骊盖马大山之东,东溟大海,北与挹娄、夫余,南与貊接。……

  • 太行关

    即今山西晋城市南四十五里太行山上天井关。《晋地道记》:高都县有太行关。北宋靖康元年(1126)改名雄定关。元末又名平阳关。即“天井关”。

  • 陵水

    ①即今山西临县湫水河。《水经·河水注》:“河水又南,陵水注之。水出陵川北溪,南径其川,西转入河。”②亦作菱水、溧水。即古之中江。在今江苏溧阳市。《史记·范睢列传》: “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

  • 初宾县

    南朝元嘉中置,属新会郡。治所在今广东开平市西北。隋开皇十年(590)废。古县名。南朝宋元嘉中置,治今广东省开平市西北。属新会郡。隋开皇十年(590年)废。

  • 布禄尔托海河

    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百灵庙)西南,为艾不盖河上源。《清一统志·茂明安》:布禄尔托海河“在旗东北四十里。源出伊克哈达图山,北流会爱毕哈河”。

  • 任公堤

    在今江苏南通市西。《方舆纪要》卷23通州“范公堤”条下:“任公堤在县西五里。宋开宝中筑,长二十里。”

  • 山桑县

    ①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北三十六里坛城集。阚駰《十三州记》曰:“山生于邑,其亭有桑,因为县名。”东汉改为侯国,属汝南郡。三国魏复为县,属谯郡。南朝宋废。②东晋侨置,属南谯郡。治所在今安徽巢

  • 开阳乡

    在今广东罗定市东南五十里。即废开阳县。明洪武中置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罗定市东。旧开阳县地,明洪武中于此置巡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