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钱坝
即今陕西勉县西铜钱坝乡。左涧右山,扼要路之要。北魏至北周为嶓冢县治。
集镇名。在甘肃省康县城东南部、铜钱河南岸。铜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20。明正德五年(1510年)在此坝铸过铜钱,故名。盛产木耳、香菇、棕片、油桐,尤以木耳朵大肉厚出名。铜钱大桥联通南北。康阳公路经此。
即今陕西勉县西铜钱坝乡。左涧右山,扼要路之要。北魏至北周为嶓冢县治。
集镇名。在甘肃省康县城东南部、铜钱河南岸。铜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20。明正德五年(1510年)在此坝铸过铜钱,故名。盛产木耳、香菇、棕片、油桐,尤以木耳朵大肉厚出名。铜钱大桥联通南北。康阳公路经此。
在今青海称多县南拉布乡。民国周希武《玉树调查记》 卷下: “拉布寺在通天河东,拉布曲水之滨, 西负绝, 东带小溪, 南北长里许, 东西一二百步。” 为玉树地区最大的喇嘛
又名吴陂堰。在今安徽潜山县西二十里。为三国魏刘馥所开。《三国志·魏书·刘馥传》:东汉末,“兴治芍陂及茄陂、七门、吴塘诸堨以溉稻田”。《方舆纪要》卷26潜山县:吴塘陂在“县西二十里,潜水所注也”。在今安
①唐天宝十三载 (754) 置,驻地在今青海西宁市北五十里。后没于吐蕃。谓之氂牛城。②五代方镇名。后梁置,治所在安州 (今湖北安陆市)。后唐同光元年 (923) 改名安远军。五代方镇名。梁置,治安州(
即“幽”。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南。古邑名。又作豳。商、西周邑。在今陕西省旬邑县东北。
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长江南岸龙驹乡驻地马颈子。民国《续修涪州志》卷5:有马颈子场。
在今浙江淳安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0淳安县: 保安岩“在县东北六十里。五季末里人多避乱于此,因名”。
清光绪三十二年 (1906) 置,属奉天府。治所在法库门 (今辽宁法库县)。三十三年 (1907)升为直隶厅。1913年改为法库县。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升法库门置,治今辽宁省法库县。为直隶厅,
一名鱼山。在今河北满城县西北五里。《清一统志·保定府二》: 鱼条山 “形如巨鱼,即《水经注》 所谓鱼山也。山极险旷”。
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拉哈苏苏,黑斤 (即赫哲) 语,老屋之谓。”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郑和群礁。1935年命名铁沙礁。1947年改名郑和群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