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鼓镇

铜鼓镇

明置,属荣昌县。即今四川荣昌县西北铜鼓场镇。


(1)在重庆市巫山县西南部。面积64.5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铜鼓包。人口300。清代建场。相传场侧山丘有一洞,每日定时有铜鼓响声,故名。原属湖北省建始县管辖。1952年划归巫山县第四区管辖,并设铜鼓乡。1958年为铜鼓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置铜鼓镇,辖原铜鼓乡及双庙乡的部分村。1995年双庙乡的部分村又析出。主产稻、玉米、薯类。盛产油桐、乌桕、蚕茧。有粮油加工业。为农副产品集散地。巫山至奉节、建始公路经此。(2)在重庆市荣昌县西北部。面积35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万福桥,人口360。明代建场,以铜鼓山得名。1933年合并铜鼓场、巩固场、万福场建铜鼓乡。1958年建铜鼓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高坝乡金华村、柏树村并入建铜鼓镇。主产稻、小麦、玉米、甘薯。特产无核柚。有建材、食品加工、兽角工艺品等厂。公路接荣内公路。铜鼓山是旅游胜地。有宋初石刻、古寨遗址。


猜你喜欢

  • 平静关

    即南北朝时义阳三关之一的平靖关。《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524),“武勇将军李国兴攻(魏)平静关,克之”,即此。即“平靖关”。《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524年),“武勇将军李国兴攻(魏)平静关

  • 阿对泉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明一统志》卷29河南府:阿对井“在阌乡县西南。阿对乃汉杨震家僮,尝引泉灌疏,因名。唐吴融《阿对泉》:‘五陵年少如相问,阿对泉头一布衣’”。即此。

  • 精舍山

    在今湖北郧县境。《新唐书·地理志》 郧乡县: “有精舍山。本独山,天宝中更名。”

  • 石阡长官司

    明洪武初改石阡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石阡县。明永乐十一年(1413)改置石阡府。明改石阡等处长官司置,治今贵州省石阡县。永乐后为石阡府治。清雍正八年(1730年)废。

  • 瓜平守捉城

    唐置,属维州。在今四川理县东北。后废。

  • 旁卧

    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北盘古河注入黑龙江东岸。清康熙 《平定罗刹方略》 卷3: 康熙二十五年 (1686) 二月,“命将军萨布素等帅师进攻雅克萨城。先是萨布素奏,骁骑校硕克色等往探罗刹情形。据回言: 职

  • 凤翔县

    唐至德二年(757)改雍县置,与天兴县同为凤翔府治。治所即今陕西凤翔县。宝应元年(762)省入天兴县。金大定十九年(1179)复改天兴县为凤翔县,仍为凤翔府治。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

  • 桃源店

    即今福建大田县西北桃源镇。明置桃源巡司于此,旧属漳平县,嘉靖十六年 (1537) 改属大田县。(1)即今福建省大田县西北桃源。明时于此置巡检司。(2)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天平山。

  • 太平银场

    ①北宋置,属光泽县。即今福建光泽县北大银厂。《元丰九域志》卷9邵武军光泽县与《宋史·地理志》 邵武军光泽县均有太平银场。②北宋置,在今江西南丰县西南白舍镇。《元丰九域志》卷6建昌军:南丰县有“太平”银

  • 背石山

    亦名夹道双山或双山。在今广西柳州市北。唐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北有双山,夹道崭然,曰背石山。有支川东流入于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