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驻跸山

驻跸山

①又名神山、神岭峰。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二十五里。《明一统志》 卷 1顺天府: 驻跸山“山石刻驻跸二字,金章宗尝游此”。又 《方舆纪要》 卷11昌平州: “其山绵亘而北,凡二十里,石皆壁立。正北有石梯,可登陟。金主暻尝游此,因名。”

②在今河北昌黎县西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17昌黎县: 驻跸山,“ 《旧志》: 唐太宗征高丽还,登此。郭造卿曰: 疑后魏文成帝尝游此,俗误以为太宗也”。

③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南唐王山 (平顶山)。《新唐书·高丽传》: 贞观十九年 (645) 伐高丽,攻安市城,“帝自山驰下,虏大乱,斩首二万级。……因号所幸山为驻跸山,图破阵状,勒石纪功”。即此。另一说在今辽宁辽阳市西南十五里首山。《辽史·地理志》 东京辽阳府: “驻跸山,唐太宗征高丽,驻跸其巅数日,勒石纪功焉。俗称手山。” 按勒石纪功之驻跸山在安市城,不在此处。

④本名薛家山。在今安徽宁国县南。《方舆纪要》卷28宁国县 “鸡山” 条下: “又南二里曰薛家山。明太祖南征,尝驻跸于此,亦名驻跸山。”


古山名。有三,即今辽宁省辽阳市西南的首山(即马首山)、北宁市西北的医巫闾山及海城市西南的平顶山。因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与高丽交战时,曾驻跸于上述诸山,故称。又曾为了表彰战绩,勒石纪功于驻营过的海城市南面的山上,后世亦称此山为“驻跸山”。


猜你喜欢

  • 新宁县

    ①三国吴置,属苍梧郡。治所在今广西苍梧县东南三十八里大坡镇城村。西晋太康元年 (280)改为宁新县。②三国吴析耒阳县置,属湘东郡。治所在今湖南常宁县南三十里三洞口。隋属衡山郡。唐属衡州,神龙二年 (7

  • 庙滩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之忠孝滩。1935年命名为庙滩。1947年改名忠孝滩。

  • 地保城

    在今江苏南京城东北太平门外的龙脖子。是太平天国时期修筑的保卫天京的重要军事要塞。地保城依山傍水,紧靠城墙,扼守龙脖子隘口,与天保城上下呼应,对阻止清军攻城,保卫首都天京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 上瞻对茹长官司

    清雍正六年(1728)置,属雅州府。治所在今四川新龙县北上占区(曲玛龙),一说在县西北雄龙西乡。宣统三年(1911)改流。

  • 散羊峪堡

    又作散洋峪堡或山羊峪堡。明置,在今辽宁抚顺县东南三龙峪。明 《全辽志》 卷2: 险山堡有散洋峪台。《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 散羊峪堡 “在清河堡西。嘉靖二十五年置,当鸦鹘关之冲”。

  • 奉济驿

    唐置,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杜甫有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诗。郭知达注: “驿在绵州三十里。”唐置,即今四川省绵阳市东沉香铺。为唐金牛道梁州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西南通往成都驿馆。属绵州。唐代诗人杜甫有

  • 宗安县

    金明昌六年 (1195) 改来宾县置,为宗州治。治所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南前卫镇。泰和六年(1206) 改为瑞安县。古县名。金明昌六年(1195年)以来宾县改名,治今辽宁省绥中县西南前卫。属宗州。泰和六年

  • 天齐原

    在今陕西三原县西北。《元和志》卷1三原县:天齐原“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上有天齐祠”。《寰宇记》卷31三原县:天齐原“西连嶻��山”。

  • 茫乃道

    唐南诏置,属开南节度。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市。辖境约当今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后属银生节度。宋大理改称勐泐。

  • 海光寺

    在今天津市和平区西部。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建普陀寺。五十八年 (1719) 易名海光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海光寺毁于炮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