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市
即今安徽庐江县南黄泥镇。清光绪 《庐州府志》 卷3庐江县: 黄泥河镇在 “县南三十五里”。
即今安徽庐江县南黄泥镇。清光绪 《庐州府志》 卷3庐江县: 黄泥河镇在 “县南三十五里”。
在今山西原平市西北。《方舆纪要》卷40崞县:“县南有扬武河,源出县西五十里太子岩,东流入于滹沱。”
在今山东曹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济阴郡乘氏侯国: “有鹿城乡。” 《水经·济水注》:“濮水又东北径鹿城南。” 并谓 “ 《春秋》僖公二十一年 ‘盟于鹿上”’ 即此。
在今香港九龙东北榕树凹,隔海与深圳市沙头角相对。清于此置榕树湾汛,有把总驻防。
在今新疆乌恰县西北苏约克河发源处,与吉尔吉斯斯坦接界。清光绪十年(1884)不平等的《续勘喀什噶尔界约》,将此地以西以北之地划归俄国:“所有俄国费尔干省与中国喀什噶尔省中间一带界线, 自图永(中国名苏
在今青海湟中县西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二》: 喇课营 “在西宁县西北八十里。城周一百八十余丈。本朝雍正十一年筑,设千总”。
元代在今湖北长阳、五峰二土家族自治县境清江两岸八个关的总称。《方舆纪要》 卷78长阳县 “渔洋关” 条下: “ 《志》 云,县境旧有梅子八关,四临江南,四临江北。元时置以备峒蛮。明改为二巡司。”
西汉景帝二年(前155)改信都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深州、武邑、枣强、衡水、南宫、景县等县市及山东德州市的一部分地。五年改为信都郡, 中元二年(前148)复为广川国。
西汉元鼎六年 (前111) 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里。《汉书·武帝纪》:武帝 “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东汉移治左邑 (今闻喜县)。北魏属正平郡。北周武帝移治柏
又作虎穴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岛西南。清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3: 虎穴屿 “形如猛虎,中裂一港,故名。南风起,澎民张网于此。及冬而归”。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1作虎井屿,谓 “形如虎临深”。
春秋时戎国,都王城(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后汉书·西羌传》:“洛川有大荔之戎。”即此。后为秦所灭。古国名。春秋戎人建。在今陕西省大荔县东朝邑旧县东南。战国初为秦所灭。《史记·秦本纪》:厉共公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