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舒山
即龙眠山。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舆地纪胜》卷45庐州:龙舒山,“《括地志》云:以山状如龙形,故名。《晏公类要》云:今号龙山,在舒城县”。
即龙眠山。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舆地纪胜》卷45庐州:龙舒山,“《括地志》云:以山状如龙形,故名。《晏公类要》云:今号龙山,在舒城县”。
即今山东胶州市东北石河。产海盐。清时设盐大使于此,后移即墨县之金口镇。
在今陕西咸阳市北十五里,文王陵北。《汉书·刘向传》: “文王、周公葬于毕。” 《史记·周本纪》 正义引 《括地志》: “武王墓在雍州万年县西南二十八里毕原上。”
即今内蒙古凉城县城。1937年凉城县迁治于此。
在今湖北黄陂县北。《清一统志·汉阳府》:长轩岭“在黄陂县北五十五里。其南五里有短轩岭”。长轩岭镇即以此为名。
东晋成帝时析建宁郡西北部置,属宁州。治所在新安县 (约在今云南武定县境)。辖境约当今云南武定、禄劝等县地。南朝梁末废。东晋时置,治所不详。辖境相当今云南省武定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一带。后废。
战国楚邑。在今安徽阜阳市。《史记·赵世家》: “商、於、析、郦、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备秦。”古邑名。战国楚邑。在今安徽省阜阳市。因春秋胡国,胡姓之宗,故名宗胡。《史记·越世家》:“商、於、析、郦
亦作滋水。关中八川之一。即今陕西灞河。《汉书·地理志》 京兆尹南陵县: “霸水亦出蓝田谷,北入渭。古曰兹水,秦穆公更名,以显霸功。”古水名。又称滋水。为关中八川之一。即今陕西省渭水支流灞河。春秋秦穆公
北魏延兴二年 (472) 置,属初安郡。治所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同光县。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泌阳县东北。属初安郡。隋属显州。隋大业初改名同光县。
南齐侨置,属始康郡。寄治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西魏废。
在今广西桂林市东七星山。初名齐云亭,南宋范成大重建,改名碧虚亭。在七星岩洞有范成大《碧虚亭铭并序》 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