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宫令
宦官名。北齐置,中山宫署长官。
宦官名。北齐置,中山宫署长官。
战国时秦国对于有特殊功勋的童子予以高位,为入仕的特例。《史记·甘茂列传》记战国时下蔡人甘罗年十二,事秦相吕不韦,使于赵,赵王郊迎,割五城事秦。秦封甘罗为上卿。汉代仿秦童子仕之制有学童试,试中的童子即任
军官名。宋代侍卫步军司所属有雄武军,其长官为都指挥使,每一指挥置指挥使。见《宋史·兵志一》。
官署名。明清负责江南织造之衙门。明朝于南京、杭州、苏州各置一衙门,由宦官掌管,负责织造御用龙衣。清朝于江宁、苏州、杭州各置一衙门,隶内务府。掌织造御用、内廷所用及官用绸缎布匹及其制品等事务。内设织造监
官名。清朝太常寺之属官。掌管地坛门钥、守卫、值宿之事。朔望则奉香以行礼,凡祀日则守门以司其启闭出入。额设八人,五品一人,六品七人,均以满员充任。五品尉员缺以六品尉序升,六品尉员缺由吏部牒八旗选送补授。
见“翊卫府”。官名。宋置,掌侍卫,为翊卫府属员,位在中郎上。见《宋史·职官六·三卫官》。
官名。南朝梁置。武帝天监七年 (508)定为施用于境外的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四班,拟轻车将军等号,大通三年 (529)定制后,仍拟轻车将军。
官名。礼部膳部司次官。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始置,炀帝大业三年(607)改置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旧,员一人,从六品上。高宗、玄宗时曾随本司改名司膳员外郎,寻各复旧。五代因置。北宋前期为
官署名。明、清礼部四司之一,简称“主客司”。明初沿前制,于礼部设主客部。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部为清吏司。掌土司及诸蕃朝贡接待、赏赐之事,兼提督会同馆。初设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分掌司
官名。辽朝北面群牧官。总领某马群饲养蕃息之事。萧陶隗“咸雍初,任马群太保,素知群牧名存实亡,悉阅归籍,除其羸病,录其实数,牧人畏服。”(《辽史·萧陶隗传》)
清代知县幕宾名。掌理出纳钱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