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乐部中大夫、下大夫

乐部中大夫、下大夫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大司乐中大夫二人,为乐官之长,掌大学的教法,管理王国的学政,教国子乐德、乐语、乐舞。北周仿《周礼》建六官,《唐六典》、《通典》、《册府元龟》诸书,都以大小宗伯当太常卿、少卿之职。然《周书·斛斯征传》说:“累迁太常卿,六官建,拜司乐中大夫。”宣帝嗣位,始升任大宗伯。可能是北周用卢植礼注之说,以大司乐当太常卿之职。保定四年(公元564年)五月改大司乐为乐部。乐部中大夫属春官府,正五命,掌教育和音乐之事。其副职为小乐部下大夫,正四命。《周书·唐瑾传》载:子令则,“大象中,官至乐部下大夫”。属官有乐部上士,正三命;乐部中士,正二命;太学博士下大夫,太学助教上士,小学助教中士,乐师上士、中士,乐胥中士、下士,司钟磬中士、下士,司舞中士、下士,司吹中士、下士,司舞中士、下士、籥章中士、下士,掌散乐中士、下士,典夷乐中士、下士,典庸器中士、下士。

猜你喜欢

  • 修《辽史》编修官

    官名。金置,属国史院,员额三人,掌编修《辽史》之事。

  • 驾部下大夫

    即“小驾部下大夫”。

  • 出官

    官制用语。宋朝守选人、荫补得官人及吏人等初次注授差遣,称出官。守选人、荫补得官人年满二十五(后改二十岁),经铨试或呈试合格,方许赴吏部注授差遣。如铨试不中,年满四十; 呈试不中,年满三十,亦许出官。在

  • 顺天府府尹

    官名。明成祖永乐由南京迁都北京,北京称顺天府,主官为府尹,体制与南京应天府府尹同。清朝因之,置府尹一人,正三品,与古代的京兆尹制度略同。见《明史·职官三·顺天府》、《清史稿·职官三·顺天府》。

  • 经历司经历

    官名。明清宗人府、都察院、通政司以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府所属经历司之主官。掌往来文移之事。每司设一至二人不等。明朝宗人府、都察院、通政司所属者分别为正五品、正六品、正七品,清朝则为正六品、从六品、正

  • 左熊卫将军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左熊卫次官,置一人。

  • 州部

    官名。又称“州部之吏”。战国始见。地方州长的部属小吏。《韩非子·显学》: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五蠹》: “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陈奇猷注: “州部之吏为地方小官”,“即州

  • 判金部事

    官名。北宋前期置,员一人,以无职事朝官充任,无职掌。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金部司复置郎中、员外郎,遂罢。

  • 宝文阁直学士

    官名。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置,充侍从以备顾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为从三品贴职。南宋因之。官名,宋朝置。位在学士下待制上。直学士为荣誉虚衔,但有此虚衔,可享受超官阶优待。学士

  • 奚王府都监

    官名。辽朝置。北面官,奚六部监治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