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辽朝置,属北面官,为北院详稳司长官,掌北院部族军马之政令。另有北院都监、将军、小将军等官。见《辽史·百官志一》,参看“北院”。官名。辽置, 见“北院详稳司”。
官署名。渤海国置,有大内相一人,居左、右相上; 左、右司政各一人,居左、右平章事之下,以比仆射; 左、右允,比二丞。
官名。① 唐朝侍奉皇帝左右之人。中书、门下主要官员称供奉官,朝谒时别为一班,最接近皇帝,其余百官依品秩为班。武则天时,御史、拾遗、补阙加置内供奉员。玄宗时又有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前身。见“供奉官”。②
为大厩的副二长官,助令掌大厩之马,属太仆。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参看“大厩令”条。
官名。宋朝始置于太学附属小学,一至二人,掌训导、考校、责罚学生。徽宗崇宁四年(1105)各州武学亦置。政和五年(1115)各路医学又置。南宋初,州学不置教授者亦置一人,掌学事。元朝于县儒学及医学置。儒
仓部郎中、仓部员外郎通称。
①官员用具,即“笏”。上朝时执,有事书其上,晋朝以后始称为手板,亦称手版。但尚书省长官所持仍称笏。②明、清时属官谒见长官时专用的一种名帖,亦称手版或手本。有红禀、白禀之分。
官名。隋朝太子门下坊次官,初置四员,炀帝大业三年 (607)减二员,正五品上。唐朝改太子中舍人,高宗永徽三年 (652) 因避讳改,显庆元年 (656) 复名中舍人。参见“中舍人”。
官名。清朝新疆回部官员之一。掌理百户征输之事。伊犁、喀刺沙尔、布古尔等地设七十六人,秩七品。官名。清朝在新疆设的地方官员,掌管百户的征输及一切杂务。伊犁七十人,喀喇沙尔、库尔勒各四人,布古尔二人,俱七
官名。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264)置,诸男国属官。晋朝、南朝沿置。梁由男国自选补。官名,三国魏置,为诸男国属官,掌祠祭。魏元帝时实行五等爵制,王、公、侯、伯、子国掌祠祭的长官称典祠令,男国掌祠祭的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