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京师

京师

首都。始见于《诗经·大雅·公刘》:“京师之野,于时处处。”后世遂称首都为京师。秦以咸阳为京师,此后建为京师的,西汉为长安、东汉为洛阳,三国魏、蜀、吴分别为洛阳、成都与建业(今南京市)。西晋为洛阳,东晋与南朝为建康(建业先改为建邺,后改为建康)。北魏为洛阳。北齐为邺。北周为长安,隋唐亦为长安。五代后唐为洛阳,称东京河南府;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及北宋为汴,称东京开封府;南宋为杭州,称临安府。辽为上京临潢府,金为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元为大都(今北京)。明清均为北京,称顺天府。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设于南京,北洋政府仍以北京为首都,国民党政府以南京为首都。

猜你喜欢

  • 礼部右丞

    参见“礼部左丞”。

  • 故事

    先例、前代之典章制度。后世以此为成例,作为处理政事和审判案件的依据和参考。

  • 铠曹参军、行参军

    官名。见“公府铠曹”。

  • 司鼎俎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天官府膳部中大夫司鼎俎中士佐官,正一命。

  • 巡灯司

    海关海事部灯塔科与地方机构灯塔班的洋员。见“海事部”。

  • 老秀才

    官名。明洪武十四年 (1381),置。选国子监监生中才学优等聪明俊伟之士,命之博极群书讲明道德经济之学,以期大用。

  • 督捕衙门

    官署名。清初兵部所属机构。顺治十一年(1654)设。掌捕政。置满洲左侍郎、汉右侍郎各一人,满、汉左、右理事官、司务郎中均各一人,员外郎满洲七人,汉军八人、汉一人,主事满洲二人,汉军一人,汉六人。十二年

  • 汤邑

    “汤邑”是“汤沐邑” 的省称。宋文莹《湘山野录》:“朕之诸妹,皆厚赐汤邑,筑外馆,以尚天姻,酬先帝之爱也。”参看“汤沐邑”条。

  • 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

    官名。明朝置,以直文华殿东房,负责缮写工作,初为内官职,继以中书舍人分值,后乃专选书法优良的中书舍人充任,仍从七品,无定员,专掌奉旨缮写书籍,称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简称“文华殿舍人”。官名。明置,属

  • 专门教务科

    官署名。清末学部专门司所属二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 (1906)设。掌核办大学堂、高等学堂及凡属文学、政法、学术、技艺、音乐各种专门学堂一切事务,并稽核私立专门学堂教课设备是否合度及应否允准与官立学堂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