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内使监

内使监

官署名。明太祖吴元年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 置内史监,掌宫内之事,为宦官衙门。后改置内使监、御用监。内使监设令一人,正三品,丞二人,从三品,奉御,正六品,典簿,正七品。洪武二年 (1369) 定置内使监奉御六十人、尚宝一人、尚冠七人、尚衣十人、尚佩九人、尚药七人、纪事二人、执膳四人、司脯二人、司香四人、太庙司香四人、涓洁二人,主掌皇帝饮食起居之事。后罢内使监,以其所职事分置各监、司、房,如尚宝有尚宝监、尚衣有尚衣监、尚药有御药房等。


官署名,明初置,掌供奉内廷衣食等物,并掌守皇门。明初置内史监,后改置内使监,其官有令(正三品)、丞(从三品)、奉御(正六品)、典簿(正七品),皇门官门正(正四品)、副(从四品),春宫门官正(正五品)、副(从五品),御马司司正(正五品)、副(从五品),尚宝兼守殿、尚冠、尚衣、尚佩、尚履、尚药、纪事等奉御(俱正六品)。洪武二年定置内使监奉御六十人,置尚酒、尚醋、尚面、尚染四局,置御马、御用二司等属署。见《明史·职官三》。

猜你喜欢

  • 奏咨科

    官署名。清末海军部军枢司所属三科之一。 原属筹办海军事务处参赞厅秘书司。宣统二年(1910),改属军枢司。同年,随司并入海军部。掌承办本部堂各类奏件,录存、清点全部档案,承领军机处、内阁交旨、交片、交

  • 侍者

    官名。春秋置。君主近侍小臣。女官名,汉置,掌侍皇帝。《汉书·叙传上》:“会许皇后废,班倢伃供养东宫,进侍者李平为倢伃,而赵飞燕为皇后。”

  • 雄明将军

    见“十雄将军”。

  • 赐出身

    宋科举之制,进士科与诸科应试者,殿试合格名列第四等者各赐本科出身;太学上舍生考试合格按一定等第亦赐上舍出身。明清时殿试录取之进士,名列第二甲者赐进士出身。

  • 率善校尉

    官名,三国魏封倭国使臣牛利为率善校尉。《三国志·魏书·东夷·倭》:“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难升米等诣郡,求诣天子朝献……今以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牛利为率善校尉,假银印青绶。”

  • 庶常馆

    官署名。清朝翰林院所属机构,为庶吉士学习场所。初隶内弘文院,后改入翰林院。掌教习庶吉士满、汉文课程。设教习,满、汉各一人,由吏部开列掌院学士、内阁学士题请皇帝钦派,或于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简,称“大

  • 安远大将军

    官阶名。金朝置,为武散官从四品上,位在昭勇大将军下、定远大将军上。散官只有官阶,没有具体职事。见《金史·百官一》。武散官名。金始置,秩从四品上。元沿置,升秩为从三品。

  • 都校

    官名。① 唐僖宗忠武军置,为千人(都)统兵官。《旧五代史·王建传》:“初,(杨)复光以忠武军八千人立为八都,(鹿)晏弘与王建各一都校也。”五代亦置。《旧五代史·安审琦传》:“(天)成初,唐末帝由潞邸出

  • 文书名。下行文。始用于宋朝,时称札子,为机密文书。凡中书、枢密院处置公事,均用以指挥所部。中书札子,宰相押字在上,次相及参政以次向下;枢密院札子则枢密院长官押字在下,副长官以次向上。元、明两朝改称札付

  • 金印紫绶

    指黄金铸造的官印和系官印的紫色丝带。汉朝凡诸侯王,及丞相、大将军等高官,均佩用之。简称金紫,亦比喻高官。魏晋南北朝二品以上的三公以及开府位从公者,加金印紫绶; 光禄大夫加者,称为金紫光禄大夫。又,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