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唐古特官

唐古特官

官名。清朝西藏地方官员之统称。唐古特原为西藏族之一枝,后用以通称西藏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定西藏官制,前后藏官员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班禅选补。前藏有噶伦、仔琫、商卓特巴、业尔仓巴、朗子辖、协尔邦、硕第巴、达琫、大中译、卓尼尔、小中译以及第巴等官,后藏有商卓特巴、业尔仓巴、小商卓特巴、达琫等官,地方上有营官治民,武官有戴琫、如琫、甲琫、定琫等统称为唐古特官。


官类名。“唐古特”原是藏族的一种,后成为对西藏人的通称。唐古特官制是清政府干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制定的,分为文官、武官、营官(治理各寨藏民)、宫中官(掌达赖与班禅宫中之事)四个系统,分设于前后藏。唐古特官自三品至七品缺出,均由驻藏大臣会同达赖和班禅选补。凡是达赖和班禅的族属,不准挑取大小官目及职事喇嘛。唐古特官有以喇嘛充任者,则不给顶带。唐古特官至民国时期仍旧存在。

猜你喜欢

  • 一统志馆

    清代内阁所属特开的修书馆。见“内阁修书各馆”。

  • 朝服侯

    爵名。北魏置,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五品下,二十三年改从五品。

  • 分房法

    宋朝贡院考校试卷的一项规定。南宋孝宗时,令礼部试、类省试、各州解试举人各场试卷,分散于各房,由考官批分定等,以防舞弊,称为分房法。

  • 县正中士

    官名。西魏、北周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县正上士佐官,正二命。

  • 吏科左给事中

    官名。明清吏科之副长官。佐都给事中掌科事。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设,左、右各一人,秩从八品。永乐(1403—1424)中升从七品。清顺治十八年(1661)沿设,左、右满、汉均各一人。康熙四年(16

  • 强弩都尉

    官名。西汉置之。武帝时有强弩都尉路博德,曾领兵筑居延塞。官名,汉武帝始置,屯兵居延塞。见《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 德师

    西夏官位。师位之一。在诸王位之下,中书、枢密位之上,与上等司等位。

  • 匠师下大夫

    见“小匠师下大夫”。

  • 监营谒者

    官名。即东汉谒者奉皇帝之命外出监督常备营兵者。《后汉书·耿恭传》: “及防还,监营谒者李谭承旨奏恭不忧军事,被诏怨望。坐征下狱,免官归本郡。”时有黎阳等营,屯驻常备军队,以供调遣征战。官名,东汉置,掌

  • 比公

    此言官位官秩比公。公是汉朝最高级的官,西汉时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东汉时太傅为上公,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其俸月谷三百五十斛(石)。“比公”,言其官俸比公。《后汉书·百官一》:“比公者四:第一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