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指一级官署。清朝设置广泛,然名称各异,地位悬殊。如军机处、太常寺工程处、粘竿处、侍卫处等。至清末,始作为中央各部下属机构。


官署名。(1)中央行政机关。如清末所设的财政、练兵、税务三处,各以大臣为主官。财政处与户部会衔奏事时,列衔在户部之上。(2)最高国家机关内部机构。如北洋政府总统府所属有军事处(后改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翊卫处;国民政府所属有文官处、参军处、主计处、下辖各局。(3)院属机关,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内部机构有秘书处、政务处;司法、考试、监察诸院有参事处、秘书处;立法院有秘书处、编译处。(4)部、会、署所属机关,与厅司平行,如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军政部有会计处;侨务委员会有秘书处、侨务管理处、侨民教育处;卫生署有总务、医政、保健、防疫四处。(5)厅、司所属机构。辛亥革命后各部厅、司之下设科,或科处并设,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教育部总务厅设文牍、会计、庶务三科及编审处。后来渐以科为处的下级单位,国民党政府沿其制,逐渐形成处为厅、司与科之间的一级。

猜你喜欢

  • 织染署令

    官名。即织染令。官名。隋、唐、金皆置,为织染署长官,唐为正八品上,金为从六品。掌供织紝、色染、锦绮等物。见《新唐书·百官三·少府·织染署》、《金史·百官二·织染署》、《通典·职官九·少府监·织染》,参

  • 京师二十二仓

    官仓名。元置,属户部,秩正五品。其中万斯北、万斯南、千斯、永平、永济、惟亿、既盈、大有、屡丰、积贮十仓,每仓各置监支纳一人,正七品;大使二人,从七品;副使二人,正八品。丰穰、广济、广衍、大积、既积、盈

  • 官都

    官名。一说为众官之长。相当冢宰。《管子·问》: “五官有度制,官都其有常断。”尹知章注: “官都,谓总摄诸司者也。五官既各有制度,官都复自有常断。”郭沫若集校: “此‘官都’与‘五官’同列,当为中央之

  • 中台侍御节度内史

    宫官名。南朝宋太宗定后宫百官时置,员二人,六品。

  • 从佐

    官名。汉朝官府随从之类小吏,地位低微。《后汉书·周燮传》:“(冯良) 少作县吏。年三十,为尉从佐。”李贤:“从佐谓随从而已,不主案牍。”官府长官的随从小吏。《后汉书·周燮传》:“(冯良)年三十,为尉从

  • 太和职员令

    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间制定的有关职官品阶的令文。分前后两令,皆由孝文帝主持制定。前令于太和十七年颁布,是现存北魏第一个全面、正式规定各种职官品阶的令文,自第一品至从九品共分为十八个品级,每

  • 有家

    卿大夫代称。《尚书·虞书·皋陶谟》:“夙夜浚明有家。”孔安国传:“卿大夫称家”。

  • 皮作局

    官署名。明置,隶工部虞衡司。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后革副使。掌供宫廷百官及内府所需之皮革制品。官署名。明置,属工部。掌皮革制品的造作。设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二人,从九品。后裁副使,仅

  • 随路诸色民匠打捕鹰房等户都总管府

    官署名。设于元世祖至元三十年 (1293),秩从三品。掌世祖母唆鲁禾帖尼别吉大营帐及大都打捕鹰房户。隶中书省兵部。仁宗延祐四年(1317),升为正三品。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经历、知事各一员。官署名

  • 肇州招讨司

    官署名。金朝地方置,掌招抚、征讨等事。宣宗贞祐二年(1214)置于会宁府肇州。设使领司事,并兼本州事,秩正三品。参见“招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