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宋有此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司寤氏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布宪中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司寤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参见“司寤氏”。
官署名。清末学部总务司所属三科之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收储各种公文、函电、案卷、册籍,分类编号,兼管各省学务报告等事。置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
将官名,金朝置。为军中主将或主帅,掌领兵征伐。武平总管,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见《金史·百官一》。
学校名。商代设置,以养老、明人伦为主,分右学与左学,右学招收贵族子弟,以国老为教师,左学招收平民子弟,以庶老为教师。《礼记·王制》说:“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学中教学内容除礼外还有书,因为
官名。隋朝始置,员一人,正四品上,掌领东宫备身以上禁内侍卫,供奉兵仗,有长史、司马及仓、兵曹参军事、铠曹行参军,又有千牛备身、备身左右、备身等官属。炀帝大业三年 (607)降为正五品,千牛备身改名司仗
将作监次官。隋炀帝大业五年(609) 由将作少匠改名,员一人,五品,十三年改名将作少令。唐朝屡改其称,或名将作少匠,或名将作少监,玄宗天宝十一载(752) 定置将作少监,员二人,从四品下。北宋前期为四
官名。即将作少监,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 改,唐高祖武德(618—626)初称少匠,玄宗天宝十一载(757) 定名将作少监。官名。隋炀帝一度改将作少监为将作少令。详见“将作监”。
祠禄官名。宋神宗时置勾当宫观,以京官充任。南宋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
官名。十六国后赵置。《晋书·石勒载记下》:“勒以成周土中,汉晋旧京,复欲有移都之意,乃命洛阳为南都,置行台治书侍御史于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