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卫指挥使司
官署名。明初改拱卫司而置,为正三品衙门。后改都尉司。洪武三年 (1370) 改亲军都尉府。
官署名。明初改拱卫司而置,为正三品衙门。后改都尉司。洪武三年 (1370) 改亲军都尉府。
官名,为光尉郡的长官,职如郡太守。参看“光尉”条。
即唐朝十六卫之左骁卫,高宗龙朔二年(662) 除府字。
邮政储金汇业总局的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交通部设置,依照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公布的《邮政储金汇业总局监察委员会规则》规定,其职权为各项帐目及报告的审查,预算、决算的审查,各项投产的审查,现金的
满语官名。武职。原称“伊都额真”,雍正元年(1723)改。汉译为“班领”。
清末京城善后协巡总局与内外城工巡局的内部机构。均沿五城理讼之例,掌审理诉讼案件。其中有关民事的重要案件须随到随结。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改为内外城预审厅。
官名。西周置。见《丰尊铭》。职掌不详。
皇太后祗应机构。辽置,见“著帐郎君院”。
武散官名。唐宋置,秩均为从八品上。
官名。唐高宗显庆三年(658) 由符玺郎改名,员四人,从六品上,为门下省符玺局长官。居宫禁中,掌管皇帝玺印,事简职重。中宗神龙元年(705)改名符玺郎,玄宗开元元年(713) 复旧。五代因之。北宋前期
官署名。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置,分左推、右推、寺案、知杂、检治五案,掌在京百司事当推治或时旨委勘及系官之物应追究事。哲宗元祐三年 (1088) 罢,以其事归户部。绍圣二年(1095)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