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洗马

洗马

官名。① 汉朝诸侯王国属官,东汉省。② 太子属官。秦置,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太子出行则为前导。西汉属太子太傅、少傅,秩比六百石,员十六人。东汉属太子少傅。三国魏因之,七品。蜀亦置。晋朝置八员,七品,为太子詹事属官,掌太子图籍、经书,太子出行则前导威仪。南朝因之,宋七品,秩比六百石; 梁置八员,六班,隶詹事所辖典经局; 陈六品,秩六百石。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定为从四品上,二十三年改从五品上。北齐置八员,从五品上,属詹事府典书坊所辖典经坊。隋隶太子门下坊司经局,从五品上,初置四人,炀帝大业三年 (607)减二人。唐因之,员二人,从五品下,掌经籍,出入侍从。高宗龙朔二年 (662)改司经大夫,三年改桂坊大夫,咸亨元年(670) 复旧名。北宋前期用为五品寄禄官,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换通直郎。辽朝为南面朝官,隶司经局。明朝为詹事府司经局长官,从五品,掌收贮经史,刊辑图书,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进览。后不掌本职,仅为翰林官迁转之阶。清顺治九年 (1652) 沿置,十五年罢,康熙十四年(1675)复置。掌经籍、典制、图书刊刻、收藏之事。满、汉各一人,从五品,汉员兼翰林院修撰衔。光绪二十八年(1902),詹事府并入翰林院,遂废。


官名。秦置,汉因之,也写作先马、前马,为太子属官,掌侍从,太子出则为前导;后汉洗马十六人,职如谒者。魏晋等沿其制,晋置八人,宋八人,齐一人。梁置典经局,设洗马,掌公文信札等,以世族充任。陈因梁制。北齐称典经坊洗马,隋唐称司经局洗马,专掌书籍。其后历代沿置,清代虽无太子,但有此官,以备翰林官的升转。至清代末年废。见《通典·职官十二·太子庶子·洗马》、《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四》。

猜你喜欢

  • 秋官

    ①官署名。(1)西魏、北周秋官府简称。(2)唐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刑部改名。后代即沿用以称刑部或其首长。(3) 太平天国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天、地、春、夏、秋、冬

  • 即升

    官员升赏的方式之一。清制,官员不俟俸满迁秩,称为即升。

  • 殿中帐吏

    官名。晋朝置。管理宫中铺设。《晋书·范坚传》:“时廷尉奏殿中帐吏邵广盗官缦三张”。

  • 司武中士

    官名。北周置,司武上大夫属官,正二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

  • 司舆

    ①官署名。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驾部置。咸亨元年(670)复旧称。② 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二人,从六品。唐改正六品,属尚寝局。掌舆辇、伞扇、羽仪之事。宋、金、明悉如唐制

  • 二甲

    官制用语。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 (980)殿试,始分进士为甲、乙两等。太平兴国八年,分为三等,称三甲,其第二等称二甲。宋朝时每科所分甲数及每甲所取人数皆不固定。太宗端拱元年 (988)、二年取进士皆未

  • 左右清纪郎

    官名。明置,分属左右春坊,与左右司直郎共掌弹劾宫僚,纠举职事。员额各一人,秩从八品,不常设。

  • 太士

    官名。又称“大士”。详“大士”。官名。春秋时卫国设置,《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士荣为太士”的记载,杜预注:“太士,治狱官也。”

  • 右仆射

    ①即“尚书右仆射”。②即“行台省尚书右仆射”。参见“行台尚书仆射”。官名,汉置,俸比六百石,掌虎贲郎习射。虎贲郎包括:虎贲中郎、虎贲侍郎、虎贲郎中、节从虎贲,皆掌宿卫侍从,均无定员。见《后汉书·百官志

  • 弼德院院长

    官名。清末弼德院长官。宣统三年(1911)设。二人,特简。掌全院事务,主持院会,签发奏咨文件。官名,清朝宣统三年置,掌参预机密,朝夕论思,并审议洪疑大政。其佐官有:副院长一人,顾问大臣三十二人。参议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