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百夫长

百夫长

官名。简称“百夫”。为低级武职。统率百人。一说为卒帅,一说为旅帅。《尚书·周书·牧誓》:“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孔颖达疏:“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孔 (安国)以师虽二千五百人,举全数亦得为千夫长。长与帅,其义同,是千夫长亦可以称师,故以千夫长为师帅,百夫长为卒帅。王肃云师长、卒长与孔同,顺经文而称长耳。郑玄以为师帅旅帅也,与孔不同。”东汉末乌丸亦置。


官名。低级武官,统帅百人,也叫“卒帅”。《书·牧誓》:“百夫长、千夫长。”唐朝杨炯《杨盈川集·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猜你喜欢

  • 县伯

    ①爵名。晋朝、南北朝、唐朝常为“开国县伯”省称。金朝初年置,位郡侯下,正、从四品,章宗承安二年(1197)改郡伯。②官署名。西魏、北周置,属地官府民部。以县伯中大夫为长官,下设小县伯下大夫、小县伯上士

  • 奉医大夫

    官名。即尚药奉御,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咸亨元年(670) 复名尚药奉御。参见“尚药奉御”。伎术官名。唐置,见“奉医局”。

  • 官名。①传说夏朝的辅佐大臣。《尚书大传·虞夏传·皋陶谟》:“左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② 西周置,又称“辅师”。乐官。 《辅师��簋铭》:“更乃祖

  • 营长

    见“卒长”②。官名,汉置,军队中一营的长官。《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三辅郡县营长遣使贡献,兵士辄剽夺之。”《后汉书·第五伦传》:“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

  • 宁羌中郎将

    官名。十六国前赵刘曜授仇池氐杨难敌为侍中、上大将军武都王,兼领此职。见《晋书·刘曜载记》。

  • 号头官

    官名。明朝京营置。永乐二十二年(1424)京军三大营各于提督内臣、武臣之下设掌号头官二人。由兵部于都指挥、指挥内推选。嘉靖二十九年(1550) 于三大营分设大号头官一人,由兵部推选; 监枪号头官一人,

  • 横帐常衮

    官名。辽朝北面官。大横帐常袞司长官,典太祖皇帝后九帐族属。亦称“横帐敞稳”。下设太师、太保、司空、郎君、知事等职。官名。辽置,为大横帐常衮司的主官。见“大横帐常衮司”。

  • 左右虎贲率

    武官名。北周置,正职为上士,副职为倅长中士。参见“六率”。

  • 传舍啬夫

    官名,即“传舍吏”,为管理传舍的小官吏。参看“传舍”、“传舍吏”条。

  • 正将

    军职名。北宋神宗行将兵法,每路兵设一员统领。金朝诸边将亦置,正七品,掌率所部轮番巡守边境。宋代实行将兵法时将一级编制的统兵官的正职;也是南宋时期屯驻大军下将一级编制统兵官的正职。金亦置正将,为诸边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