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督办盐政处

督办盐政处

官署名。清末中央盐政管理机构。宣统元年(1909)设。掌佐督办盐政大臣管理全国盐务事宜。置提调一人,帮提调二人,秘书官一人,参事官九人,并坐办、委员等。下设盐务总厅、奉直盐务厅、潞东盐务厅、两淮盐务厅、两浙盐务厅、闽粤盐务厅、川滇盐务厅、庶务厅及译电所。三年,改为盐政院。


官署名。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十一月,上谕称:“各省盐务,纠葛纷纭,疲敝日甚,非统一事权,修明法令,无以提挈大纲,维持全局。”遂特命设立督办盐政处,统一管理,以资整顿。以贝子衔镇国公载泽为督办盐政大臣,以产盐各省督抚为会办盐政大臣,其行盐各省督抚均兼会办大臣衔,以就近考核疏销、缉私等事。次年,督办盐政处会同度支部奏定《督办盐政处办事章程》,规定设提调一人,帮提调二人,秘书官一人,参事官九人,秉承督办盐政大臣办理一切事宜。内部组织分为八厅一所。盐务总厅,以提调、帮提调兼领,综理厅务,掌筹拟改良盐法,审定各项章程,撰拟机要文牍,考核盐务官吏,并总核本处一切事宜。设秘书官一人,参事官二人,坐办二人及一、二、三等委员若干,分司厅务(其兼领各盐务分厅之参事官,均隶属于盐务总厅,帮同办理总厅事务;直奉盐务厅、潞东盐务厅、两准盐务厅、闽粤盐务厅、川滇盐务厅各以参事官一人兼领,下设坐办一人,一、二、三等委员若干人,分司该管区内的盐务;庶务厅,掌钤用关防、收发文件及本处会计事务及其他杂务,下辖译电所;会议所,设咨议官无定额,以讨论各项盐政事务,会议时,以提调为议长,帮提调、秘书官、参事官、咨议官为会议参加人员。

猜你喜欢

  • 路僧录

    僧官名。辽于上京、燕京置僧录,主管佛教事务,以僧人为之。金设于路,理决僧尼辞讼。元沿置,为路僧录司的主官,其下有僧判。

  • 官名。同“理”。掌治狱刑罚。相传大禹时皋陶曾任此官。《管子·法法》: “皋陶为李。”尹如章注:“古治狱之官。”

  • 各省钱局监铸官

    官名。见“各省钱局”。

  • 中黄门从官

    官名,掌护从,居则宿卫,守护门户,出则骑从,夹乘舆车。《后汉书·刘玄传》:“遣中黄门从官奉迎迁都。”

  • 北左卫大将军

    官名。渤海国十卫之一北左卫长官,置一人。

  • 盐务总局

    官署名。民国二十五年国民政府置,直属财政部,掌管全国盐税征收及其他盐务,并兼管硝矿事务。设总办一人,总理全局事务,掌管所属机关及职员;会办一员辅之。下置总务、税务、产销、税警、经理五科,分司职掌。经财

  • 本秩

    官制用语。即兼官者之本职官秩品级。《后汉书·刘焉传》: “出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 太子侍讲

    官名。东汉末年始有其名,三国魏、晋及北魏或置。唐初置,掌讲导经学,后废置不常。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神宗升储,置一人,以他官兼任,掌讲读经史。南宋沿置,正七品,宋亡遂废。官名,三国末年始有此称,

  • 六曹清吏司

    官署名。明永乐元年(1403)于北京行部下置。分吏、户、礼、兵、刑、工六曹。刑曹置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照磨、检校各一人,司狱一人。其余五曹分置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后户曹增主事三人。十八

  • 文资

    宋朝官场用语。①指文臣之官资。②指文职官员。文官的泛称。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十二月甲子卫敏疏:“后族戚里不得任文资,恐挠法而干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