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神乐署署正

神乐署署正

官名。清朝乐部神乐署之主官。掌署事。乾隆十九年(1754)改神乐所提点设,一人,汉员,正六品。宣统三年(1911)改隶典礼院。


官名,清置,为神乐署长官。参看“神乐署”。

猜你喜欢

  • 考功清吏司收发处

    清代考功清吏司的内部机构。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三月设立,掌收发本司阁钞折件、京外各项公文,并稽核本司支销各款。

  • 贴职钱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带观文殿大学士至直秘阁等职,每月领取一定数额添支钱。徽宗大观(1107-1110)中,改称贴职钱。自学士至直阁,内外皆给。观文殿大学士百千,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八十千,端明殿学士

  • 大宪台

    ① 明朝巡抚之别称。② 明朝按察使之别称。

  • 接伴使

    见“馆伴使”。官名。见“馆伴使”。

  • 县市帅

    县市令的属员。见“县市令”。

  • 序迁

    任官方式。用指官吏升迁中按资历和任内治行,循序而升者。明代官员升迁的方式之一。内地监司按资序升迁,称为序迁。

  • 甸祝中士、下士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有甸祝下士二人,掌四时田猎立表地方师祭的祝号。北周依《周礼》之制置甸祝中士,正二命,甸祝下士,正一命。属春官府太祝下大夫。

  • 右侍伯中士

    官名。北周置,正二命,为右侍伯中大夫的属官。参见“前侍伯中大夫”。

  • 虞庠

    官署名。周朝置。掌管贵族子弟初级教育的机构。相当于“小学”。《礼记·王制》: “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郑玄注: “虞庠,亦小学也”。“周之小学,为有虞氏之庠,制是以名庠”。

  • 中二千石

    汉代官吏秩禄等级,中是满的意思,中二千石即实得二千石,月俸一百八十斛,一岁凡得二千一百六十斛。其地位在真二千石、二千石和比二千石之上。凡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