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神使

神使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增设之朝上职官。天历庚申十年(1860)始设。位高于六部官,以天王最亲信者为之。职掌未详。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最早见于辛酉十一年(公元1861年)四月《天王眼见天日主乾坤诏》,诏首列此官名。排在神将之下,六部之上;《盾鼻随闻录》记太平天国有殿前神使八人,以洪秀全最亲信者为之;《太平天国革命图录》载有“忠伺神使任享殿天官领袖尹贤瑞”木印一颗; 《太平天国史事日志》的《领发物单》、《发物单》、《去文底簿》中分别记有六十三神使、忠撰神使、忠矄神使的名称,其职掌未详。简又文《太平天国典制通考·宗教考》引林利说:“天朝的宗教组织,是一种长老制。天王是国主兼最高主教统治其臣民。其下有四位王爷在宗教组织中居次等职位。其下复有多等的宗教官。……每二十五家设一礼拜堂,或称‘天父堂’,有一宗教官主持之。在二十五间礼拜堂之上,则设置一较高级的主教,或教会长老,每逢礼拜日轮值到其所管辖之二十五间礼拜堂。其上,每县、每郡的礼拜堂,皆有同样的宗教官主持监督。于分派宗教官于各职位之外,另有许多随军的宗教官(等于欧美现代的随军牧师)。每一王爷或高级将官主官的府中,也派有数人,其职守是在各府中主持宗教礼拜及教训其属下人等。”据上述记载看来,神使可能就是上述太平天国的高级宗教官,分别在中央机构、各王府、各高级将官主官的府中任职,主持宗教的礼拜仪式,宣传教义及管理属下人等,所以其人数较多。其中任享殿天官领袖的忠伺神使尹贤瑞,可能就是朝中主管祭祀上帝的最高官职。

猜你喜欢

  • 尚乘局司廪

    官名。唐与尚乘局置司廪、司库各一人,秩正九品下,掌六闲藁秸出纳。

  • 祗候典

    宋朝诸州役职名。又称知后典。掌受付州县之间往来文书。

  • 内直副监

    官名。隋朝太子门下坊内直局次官,置二员,从六品。唐高宗龙朔二年 (662) 改内直丞,隶太子左春坊。

  • 地官司徒

    官名,周置,为六卿之一,掌国家教育。《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序官》:“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于百事。”注:“师古曰:冢宰掌邦治,司徒掌邦教

  • 都尉学士

    官名,三国魏置,为典农都尉的属吏,有的掌稻田除草等。《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参看“典农都尉”条。

  • 流外七班

    官职等级制度。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508)置。乡品不及二品的寒士所任官职,自皇弟皇子府长兼参军至郡公国典书令,分为七班,即七个等级,以班多者为上,多为较低级的僚佐。由此方能升入流内十八班之第一班。陈初

  • 观风俗使

    使职名。唐太宗贞观八年(634)授萧瑀、李靖等十三人,巡省天下州县,观风俗之得失,察刑政之苛弊。唐诸道临时特遣使之一。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正月,分遣萧瑀等十三人巡省天下,延问疾苦,观风俗之得失,察

  • 曹甸都巡河官

    官名。金朝属都水监,管辖东明,西佳、孟华、凌城四埽。人选由都水监廉举,领埽兵约二千人。

  • 叙复

    官制用语。宋朝官员罢官、责降、追停、停职者,遇赦恩得以恢复官职,收叙任用,称叙复。宋代铨选制度中的一项规定,官员在任被责降官、罢官或停职,遇恩赦可以恢复原有的官资, 拟注任用。

  • 粮料案

    官署名。北宋前期三司置,属度支部,掌诸军粮料,诸州刍粟给受,诸军校口食,御河漕运及商人飞钱等事,以本部都孔目官以下掌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废,以其事归户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