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职方司

职方司

官署名。即“职方清吏司”。


官署名。(1)隋始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掌地图、城隍、镇戍、烽候、防人道路的远近及周边少数民族归化之事。所属有主事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宋初职方司判司事一人,以朝官充任,掌收受诸州图及图经。元丰改制,郎中、员外郎始掌管本司之事,掌管地图、图经等。后来或由本司郎官兼领库部,或由兵部郎官兼领本司。金元兵部不分司,故无职方司。明清改称职方清吏司,参见该条。(2)北洋政府设置,属内务部。依照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官制,其职掌为:一、行政区划;二、官地收放; 三、民地调查;四、土地图志。司的主官为司长,下设佥事、主事。次年调整职方司的职掌为:一、行政区划; 二、土地调查、测绘;三、土地收用;四、河堤、海港和其他水道工程;五、道路桥梁的修缮和调查。

猜你喜欢

  • 鼓吹局

    官署名。宋太常寺所属,以鼓吹令及丞为正副主官,掌音乐鼓吹,即前代鼓吹署之职。崇宁后改为大晟府鼓吹案。

  • 材官将军

    官名。汉朝为将军名号,领郡国材官士(步兵)出征,师还则省。东晋为材官校尉改称,设司马一员,掌工匠土木之事,领营兵,隶中领军(领军将军)。南朝宋、齐沿置,兼隶尚书省起部曹。梁、陈改隶少府卿。北魏初亦置,

  • 州法曹掾史

    州分职吏名。北齐置,见“法曹从事”。

  • 守从事

    州分职吏名。晋代置于诸州,见《晋书·职官志》。北齐司州亦置,见《隋书·百官志中》。

  • 太原令

    官名。唐制为赤县令之一。参见“赤县令(1)”。

  • 南京兵部

    官署名。明永乐十八年(1420)定都北京,将兵部官属移往北京。明仁宗时于南京复置。设尚书一人、右侍郎一人。其属司务厅,司务一人,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法吏司,各郎中一人,职方、车驾二司各员外郎一人,

  • 差摄

    见“摄官”。宋代铨选差遣的方式之一。两广诸路州县、幕职官缺,选差有官人或在任待阙人、举人等临时代理称为差摄。差摄者在任命以前均须经过考试,试以公案,按合格者名次高下差摄。有官人或在任待阙人为正额摄官,

  • 内侍殿头

    官名。宋朝初年为内侍阶官,位在内西头供奉官下、内侍高品上。神宗元丰 (1078—1085)改制,定为正九品。徽宗政和二年 (1112) 重定内侍官名,改右侍禁。金章宗泰和二年 (1202) 复置为内侍

  • 选曹尚书

    官名。三国吴置,主管铨选官吏,职掌与吏部尚书相类。《三国志·顾雍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 “(顾)谭时为选曹尚书,见任贵重。”十六国汉刘聪省吏部,置“左选曹尚书”、“右选曹尚书”。官名,三国吴置,掌

  • 厩长

    官名。① 汉朝詹事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 “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厩长丞。”②清朝内务府庆丰司、上驷院等机构所属典牧官。掌理马、驼、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