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著作佐郎

著作佐郎

官名。三国魏明帝太和 (227—233) 中置佐著作郎,协助著作郎修撰国史及起居注。东晋改此名,六品。一说南朝宋改称,属著作省(局),掌搜集史料,供著作郎撰史。晋制,此职初到任,必撰名臣传一篇,南朝宋初,始建国,未有适合撰写者,此制遂废。由秘书监选用,无秘书监时,由吏部选用。本用文学之士,但在南北朝后期,因其职务清闲,成为世族高门子弟的起家之官。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定为二班,陈七品、秩四百石。北魏秘书省著作局置四员,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定为从五品上,二十三年改为七品。北齐著作省置八员,七品。隋文帝时属秘书省著作曹,员八人,正七品。炀帝大业三年(607),增置四员,共员十二人,升为正六品。唐高祖武德四年(621),改著作曹为著作局,仍隶之,员四人,从六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司文郎,咸亨元年(670)复旧。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减置二员。与著作郎分判局事。唐朝职掌协助著作郎撰写碑志、祝文、祭文等,国史的修撰则改由史馆担任。北宋前期为八品寄禄官,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以宣德郎代之,于秘书省置此职为职事官,员二人,正八品。掌修日历及祭祀祝辞。南宋时减为一员。辽朝秘书监著作局亦置。金熙宗皇统六年(1146)‘於著作局设二员,正七品。掌编修日历,以学士院兼领之。后隶秘书监,减为员一人。元朝属秘书监,员二人,正七品。参见“佐著作郎”。


官名,三国魏明帝置佐著作郎,掌协助著作郎修国史和起居注等。到南朝宋,改“佐著作郎”为“著作佐郎”,位在著作郎下。其后,北魏、北齐、隋皆沿置。唐朝著作佐郎与著作郎分判局事。元朝著作佐郎,则助秘书监卿掌历代图籍、阴阳禁书等。见《通典·职官八·秘书监·著作郎》、《新唐书·百官二·著作局》、《元史·百官六·秘书监》。

猜你喜欢

  • 循资格

    唐开元时制定的铨选法规。以年资为擢用官吏的条件,与北魏的停年格性质相同。《新唐书·选举志二》说:“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侍中裴光庭兼吏部尚书,始作循资格,而贤愚一概必与格合,乃得铨授,限年蹑级,不

  • 卒长

    官名。① 周朝设。为下级武官,又称“连长”。《管子·小匡》: “二百人为卒,连长率之。”《轻重乙》: “兵接弩张,谁能得卒长者,赐之百金。”又《周礼》夏官之属,军制百人为卒,其长官为卒长,上士爵。②太

  • 容华

    内官名,一作傛华。西汉武帝始置,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汉末魏国曹操置为王后以下第四等,魏明帝太和(227—233)中定为视真二千石。晋武帝以容华为九嫔之一,位婕妤下,视九卿。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467

  • 储后

    太子的称谓。《文选》王融《曲木诗序》:“储后睿哲在躬,妙善居质。”

  • 左右谕德

    官名。唐置太子左右谕德,分属左右春坊。掌谕皇太子以道德,随时讽赞。员额各一人,秩正四品下。宋沿置,降其秩为从六品。辽左右春坊亦分置太子左右谕德,属南面官。金亦置左右谕德,与左右赞善同为东宫僚属。元于皇

  • 农产检验所

    农矿部直属机构。国民党政府农矿部为保持农产物信用及价格,防杜病虫害输入及检定肥料品起见,设立农产物检查所。依照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六月公布的《农产检验所检验条例》规定,所内分设四课:第一课,掌

  • 副局长

    官名。清末新设机构局之副长官,协助局长管各局事。也有只设局长而不设副局长者。

  • 纂修

    官名。明朝置。凡修实录、宝训及史志等书,皆置纂修官若干人,实任秉笔,众手成书。初,杂用部院、外官及山林隐逸之士,天顺(1457—1464)后多用翰林院及詹事府官,成化(1465—1487)后则多用翰林

  • 驻泊都部署

    见“都部署”。

  • 先锋使司

    官署名。辽朝北面行军官,非常制。每有大的军事行动,则设先锋使统领前军,皆以精兵为之。官署名。辽置,属北面行军官,设先锋使,以统领先锋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