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虎臣

虎臣

官名。西周春秋置。武官。掌领兵征战。《诗经·鲁颂 ·泮水》: “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西周时王的警卫兵士。由夷族奴隶和华夏族因犯罪而没入为奴者构成。《师酉��》说:“乃祖啻官邑人虎臣:西门夷、夷、秦夷、京夷、畀身夷、新。”铭文中除诸夷外,“新”即是“鬼薪”。为华夏族之没入为奴者。虎臣组成王的警卫武装,其职掌主要是作王的“爪牙”,为王的警卫兵士,必要时奉命出征。《周礼》中有五隶,即罪隶、蛮隶、夷隶、貉隶、闽隶,都是守卫王宫的,而隶仆、阍人也是以罪隶、刑人的身份而守王宫、王门,正好与铭文相印证。虎臣之长称为师某。与周王禁卫军——师的长官师氏称为师某相同。在文献上,虎臣亦作虎贲,《史记·周本纪》记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虎贲的地位较甲士为高。在《周礼·夏官》中作虎士,称虎士之长为虎贲氏。

猜你喜欢

  • 孝廉

    选拔官吏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原为二科,汉武帝采纳童仲舒建议,于元光元年 (前134) 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其后多混同连称,而为一科,所举也不限于孝者和廉吏。察举孝廉为岁举,郡国每年要向中

  • 图画院

    官署名。宋太宗雍熙元年在翰林院置图画院,为宫廷中绘画官署;宋哲宗绍圣二年改称图画局,也简称画院;其官有待诏,祗候等。元代不设,明置,清废。见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图画局》、明代曹昭《新增格古要论·院画》

  • 左右清道卫

    东宫警卫机构。唐置,见“左右虞候府”。

  • 骖乘

    骖乘,也写作参乘,又称陪乘,即乘车者之陪同,一般指陪君王之乘车者,以备顾问应对。古代四匹马拉一辆车,四马一车称“一乘shèng”。左右两边的边马称骖,左边的称左骖,右边的称右骖。《汉书·文帝纪》:“代

  • 通传

    官名。太平天国设置,亦单称为“传”。《贼情汇纂》卷三说:“燕历亦称燕经历,燕传亦称燕通传六人,主出入将命。”所记燕通传员额有误,应为八人。参见“传”。

  • 两制

    唐、宋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或他官知制诰)合称。以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及他官知制诰掌外制,故称。唐宋两朝对翰林学士和中书舍人两官的合称。翰林为内制,掌起草内廷书诏;中书舍人为外制,掌起草中书制诰。他

  • 贴职

    官制用语。北宋前期,外任官带三馆及诸殿、阁职名。称为贴职。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宰执资格者带观文、资政、端明学士,侍从资格者带诸阁学士,余官带侍制、修撰、直阁,武臣带閤门宣赞舍人,

  • 伯夫人

    命妇名号。明置,以封伯爵,曾祖母、祖母、母及本官妻为某伯夫人。如非追封,本官母以上俱加“太”字,称伯太夫人。外命妇名。明制以伯夫人为伯爵之妻之封号。

  • 左金吾卫中郎将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左候卫为左金吾卫,其左翊府置为长官。员一人,正四品下,掌领本府翊卫,督京城六街铺巡警,以果毅二员助巡; 入阁日,升殿受状。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

  • 神劲军指挥

    官名。南宋置御前方弩营,后改名神劲军,其官为神劲军指挥。见《历代职官简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