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官名。明洪武四年 (1371)置,为钦天监散官,以授五官保章正。十五年废,改依文散官分授。
官名。为锦衣卫长官。明成祖夺取皇位后,特命纪纲为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兼管巡察缉捕,为皇帝心腹。见《明史·兵志一》、《续文献通考·兵六·禁卫兵》。官名。明置,为锦衣卫指挥使司的长官,见“锦衣卫”。
官署名。即尚书都省。唐武则天垂拱元年 (685) 改,以后又名中台等,中宗神龙元年(705)复名尚书都省。官署名。见“文昌台”。
官府文书名。宋朝上级官府长官追呼下属,用小纸写明呼唤原由,差走吏勾集,称官牒子。
官名。见“上林令”。
官署名。简称都水司。明清工部四司之一。掌理川泽、陂池水利之事,修筑道路、津梁、备造舟车、织造布帛、制作卷契、画一量衡之器。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设郎中五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七人。南京工部都水清
官场用语。宋朝殿试合格礼部正奏名举人,分为五甲,以黄纸写榜,称为黄甲。
官署名。又称“统辖矿务铁路总局”。清末中央行政官署之一。光绪二十四年(1898)设。掌理全国开矿铁路事务。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二人兼管,下设会办大臣一人,并提调、章京等。二十七年,改隶外务部考工司。
清朝会审要犯机构之合称,相对于“三法司”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而言。凡在京重大案件,先由都察院有关道御史及大理寺左、右二寺官员与刑部承办司会审,此三者即为小三法司。会审后各以供词呈本堂官,由三法
吏员名。宋代置于诸州:与帐司共掌攒造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