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古代官职>

① 官署和行政区域通称。汉朝刺史分部,又称部刺史。北齐中央诸署(令丞所掌)之下常分诸部。郡县也常分部置尉。北魏则有“八部”,各置大夫,地位相当于尚书诸曹; 又置天地东南西北六部大人官。清朝中央行政机构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详见各条。②军事编制单位,指军之部伍、汉有部曲。宋朝自神宗实行将兵法后,将一级下有部,其统兵官为部将。南宋初,部分军队亦曾以部作为统制或统领管辖的军队编制单位,如右部、后部等,相当于军。③周边少数族编制单位。


1、行政区划名。汉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所辖之行政区称部,如冀州部、徐州部等,州部的长官称牧、或刺史。

2、军队编制单位名。汉朝军队最大的编制单位称部,大将军营五部,每部设校尉一人,俸比二千石,军司马一人,俸比千石。部下为曲,曲设军候一人,俸比六百石。曲下为屯,屯设屯长一人,俸比二百石。见《后汉书·百官志》。

3、郡也分部置都尉。其后,北齐中央以下分八部,各置大夫,相当尚书诸曹。自唐朝起,中央分为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尚书掌部事。后世多沿置。

猜你喜欢

  • 科目

    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分科名目。分为常科与制举两种,唐时名目繁多,宋代分科较少,明清则只设进士一科。参见“科举制”。

  • 东西作坊

    宋军器监所属机构。作坊始置于唐。《唐大诏令集》卷七二《乾符二年南郊赦》:“诸处本置作坊,只合制造干戈兵甲及进献供需。”宋承唐制置作坊,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分为南、北两作坊,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

  • 钞纸局

    官署名。明朝户部宝钞提举司所属机构。洪武七年 (1374) 置。设大使一人,正八品; 副使一人,正九品; 典史一人。掌备印钞用纸。十三年罢,十九年复置。中叶后,以钞法不行,革副使。官署名。明置,属宝钞

  • 县男

    爵名。晋朝、南北朝、唐朝常为开国县男省称。金朝置为从五品爵,食邑三百户,无实封。元朝从五品,上用于封赠。明初置为五等爵之一,以封建国前战死诸臣。太祖洪武(1368—1398)后不设。爵名。晋代伯子男皆

  • ① 主持掌管某事。《尚书·高宗肜日》: “王司敬民。”② 泛指官职。《吕氏春秋·审分》: “百官,众有司也。”《管子·小匡》: “制王家有轨,轨有长,十轨为里,里有司。”③官署名称。隋、唐以后历朝所设

  • 国阿辇斡鲁朵

    即“永兴宫”。

  • 随征千总

    见“千总”①。

  • 契丹行宫副部署

    官名。辽置,见“契丹行宫都部署司”。

  • 掣签

    明清吏部铨选制度。亦称抽签,乃选授官员方法之一。明朝选官初用拈阄之法。万历二十九年(1601)倪斯蕙创议掣签法,由候选者自行抽签,以定选授先后。吏部尚书孙丕扬奏准实行。清朝沿用此法,凡月选官员均抽签定

  • 典路

    官名。《周礼》春官之属。一说为周朝置。掌天子和后妃所乘车辆。《周礼·春官》:“典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掌王及后之五路,辨其各物与其用说。若有大祭祀,则出路,赞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