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郊社署
官署名。唐代于东、西二京置,隶太常寺,掌五郊、社稷、明堂之位,与奉礼郎设樽、罍、篚、幂。各置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上。另有典事、门仆、斋郎等属。
官署名。唐代于东、西二京置,隶太常寺,掌五郊、社稷、明堂之位,与奉礼郎设樽、罍、篚、幂。各置令一人,从七品下;丞一人,从八品上。另有典事、门仆、斋郎等属。
清代*窝泥(今哈尼族)的别称。多分布于和曲(今云南武定县)之铺西、永兆、禄劝之硝井等处。耕种山田,采薪拣菌,贸易盐米。近代大部分居住在墨江、武定。
书名。清松筠辑。六卷。松筠认为要维护封建统治,必须使儒者为真儒,臣者为正臣,吏为循吏,就朱轼辑《历代名臣名儒循吏传》中,自汉至元选择若干人,摘录其精要及朱氏议论,编为是书。凡收录一百二十六人,辑取如汉
官署名。金代置,属宣徽院。掌内府金银。大定二年(1162),从内藏库析出。设都监、同监领库事,秩正九品、从九品。下设本把八人,知书二人。清末置为度支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收全国金银
杂志名。清宣统三年三月(1911.4)在上海创刊。李瑞椿(季直)主编。提倡尊孔“明道”,大量转载和报道革命党人活动,抨击清政府,批判保皇谬论。刊有《粤难纪事本末》、《革命党列传》、《梁说驳谬》等文。七
即“昂可剌”。
官名。三国魏改民曹尚书置,为五曹尚书之一。两晋、南朝皆置,为尚书省左民曹长官。魏、晋、宋、陈皆三品,梁十三班。北魏初亦置,后改度支尚书。唐人修《隋书》,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称左户尚书。
?—550北魏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字永昌。有才思。初为太常博士。所作高显碑铭被称颂一时。为门下录事,累迁给事中,在枢密十有余年。延昌元年(512),奉命撰门下诏书,凡四十卷。又撰朝令、朝仪凡
十六国时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人。鲜卑族。前燕主慕容暐兄。封乐安王。晋升平二年(358),泰山太守诸葛攸攻燕东郡,受命与慕容恪抗击,败攸,恪遂渡河,略地河南。太和四年(369),统诸军以拒晋大司马桓
1366—1428明宗室。太祖第七子。洪武三年(1370)封齐王。初与燕、周、楚三王同驻凤阳,十四年就藩青州(今属山东)。喜武略,数出塞。建文初以凶暴不法废为庶人。永乐元年(1403)复旧封,四年因谋
明代依附掌权太监的官僚集团。主要有二:一为正德初年太监刘瑾党羽。以阁臣焦芳、吏部尚书张綵等为首,朝臣争相献媚,使司礼监之权居内阁之上。正德五年(1510)刘瑾被杀后,党附诸臣论死、谪戍、除名、闲住者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