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校尉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置,掌管轮台、渠犁一带屯田事务,以供给和保护来往西域的使者。宣帝时改置西域都护,此名不复见。
官名。西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置,掌管轮台、渠犁一带屯田事务,以供给和保护来往西域的使者。宣帝时改置西域都护,此名不复见。
唐钦州刺史宁道务的陶制墓碑。开元二十年(732)制。楷书。三十三行,每行四十余字至五十字。叙述宁氏家世和业绩。是研究岭南壮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官署名。明洪武六年(1373)改内府宦官衙门御用监而置,秩从七品(原为从三品),设官七人,掌诸器用造用之事。后复改称御用监。
官署名。即太仆寺,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太仆寺。
一名大帽山,在今江西寻乌东南粤赣边境。明弘治、正德间,瑶人于此起义,官军破瑶民于此。
?—前90汉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征和二年(前91)以涿郡太守征为左丞相,封澎侯。同年,卫太子因巫蛊事起兵,奉命率三辅近县兵讨伐太子,在长安城内混战五日,死者数万人,太子兵败逃亡。后与姻亲贰师将军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司寤氏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布宪中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司寤下士以佐之。隋开皇元年(581)罢。
在今云南保山市怒江以西。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1)国王贤栗(一作扈栗)始和东汉交通,受汉封号,建立朝贡关系。其国土地肥沃,居民从事农耕、纺织等业,并与交趾、大秦贸易。永平中内属,参见“哀牢”、“哀牢县”
书名。清吴大廷编。二卷。光绪五年(1879)刊行。记道光四年(1824)迄光绪三年事,记述谱主读书、撰文及作宦等事。其中涉及安徽捻军、苗沛霖练军活动、福建盐政、船政及清廷操练海军等文字,颇有参考价值。
①(?—664)唐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东北)人。隋末,任景城县户曹,为官清廉。窦建德破景城,将杀之,县民为之请命,遂署为黄门侍郎。建德败,归唐。太宗时,授侍御史,迁给事中,在朝直言敢谏。贞观四年(63
宋内侍阶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