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昧
战国时秦国人。韩宣惠王二十一年(前312),楚国攻韩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韩求救于秦,秦未发兵而遣其入韩。他对韩相公仲说:秦扬言救韩而阴善于楚,韩胜则与韩共乘楚,韩败则乘机占有韩的三川(今河南黄河以南、灵宝以东的伊洛水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区)。以为韩不可恃秦之援与楚战,而应亟与齐、楚联合,如此,既可解雍氏之围,又不失于秦。见《战国策·韩策二》。
战国时秦国人。韩宣惠王二十一年(前312),楚国攻韩雍氏(今河南禹州东北),韩求救于秦,秦未发兵而遣其入韩。他对韩相公仲说:秦扬言救韩而阴善于楚,韩胜则与韩共乘楚,韩败则乘机占有韩的三川(今河南黄河以南、灵宝以东的伊洛水流域和北汝河上游地区)。以为韩不可恃秦之援与楚战,而应亟与齐、楚联合,如此,既可解雍氏之围,又不失于秦。见《战国策·韩策二》。
南宋处州丽水(今属浙江)人,迁居湖州(治今浙江湖州),字达之。淳熙进士,除著作佐郎。开禧二年(1206),任宗正少卿,以为人欠庄重免职。不久起用,累官兵部、礼部、吏部侍郎,曾预修国史、实录、玉牒。嘉定
1480—1555明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字安卿,号东洲。正德进士。以御史巡视居庸诸关,曾力谏阻武宗擒献活虎、活豹之旨。嘉靖二十六年(1547)官至刑部尚书,改左都御史。三十四年卒于任。著有《东洲杂稿
科举考试用语。唐代科举考试,举人须亲写本人及家庭情况的状文,呈礼部,称家状。内容为本人姓名、年甲、乡贯、三代、户主、举数、场第等,其中包括父母年甲、现任或曾任官职。宋代则连粘在试卷前,成为卷首。试前,
在今山西文水县东。《新唐书·地理志》文水县(今县东旧城):“西十里有常渠,武德二年(619),汾州刺史萧引文水(今文峪河)南流入汾州。”
清末民初政团。宣统三年九月二十六日(1911.11.16)由童弼臣、王河屏等联合部分同盟会员和立宪分子在上海成立。姚文栋任会长,王河屏、秦摈副之,以江亢虎、章佩乙、沈仲礼等为骨干。以研究共和政体之组织
即“作徒”。
官名。隋都水监领诸津,津分上、中、下,各置津尉、丞、典作、津长等。唐永徽中,改津尉为津令,每津置一人,正九品上;另有丞二人,从九品上。京兆、河南诸津隶都水监,余隶所在州县。
南朝齐置。治今湖北麻城市西南。为齐安郡治。隋废。《资治通鉴》:南朝梁大宝二年(551),湘东王绎将徐文盛克武昌,侯景将任约告急,“景发建康,……约分兵袭破定州刺史田龙祖于齐安”,即此。
新疆吐鲁番文书所见高昌麴朝祭祀职名。高昌麴朝文书有“胡天祠”、“祀胡天”等记载,表明时祆教已流行。萨簿岁末时与祀部官员同敬祀诸神。萨簿当即中原各朝的萨宝,是祆教中的教职担当者。参见“萨宝”。
篇名。亦称《心理建设》。孙中山撰。《建国方略》之一。作于1918年,次年出版。除自序外,分八章。以论述知行关系为内容,提出“行易知难”,并以人们的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等十事为佐证。肯定了行在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