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四渎

四渎

①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即江(长江)、河(黄河)、淮、济的总称。见《尔雅·释水》及《史记·封禅书》。帝王祭天下名山大川,即指五岳与四渎,见《礼记·王制》。《史记·殷本纪》:“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唐始以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为金、明各代所沿袭。②指四渎神。唐玄宗封“”为灵源公,“济”为清源公,“”为广源公,“淮”为长源公,故称。皆立庙时祭之。

猜你喜欢

  • 慈州

    唐贞观八年(634)改南汾州置。以“州内有慈乌戍,因以为名”(《元和郡县志》)。治吉昌县(五代唐改吉乡县,今吉县)。天宝元年(742)改为文城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慈州。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乡宁二

  • 司津监

    ①官署名。即都水监,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都水监。②官名。即都水使者,唐龙朔二年改,咸亨元年复名都水使者。

  • 河东道

    ①唐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贞观元年(627)因山川形便,分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地区置。相当今山西全省及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间地。开元以后治蒲州(治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乾元元年(758)废。②明

  • 盛川稗乘

    书名。署鹤樵居士撰。稿本。记江苏吴江盛泽镇太平天国官员三十五人,未授职一人,共三十六人事迹,对研究太平天国乡官制度颇有价值。收入《太平天国资料丛编简辑》。

  • 谷梁传

    谷(榖)书名。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春秋》三传之一,属今文经学重要典籍。相传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俶、嘉、喜、寘)作。《尸子》记载为十五卷(见《元和姓纂》),《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十一

  • 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进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准备称王关中。项羽旋破关而入,驻屯鸿门(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欲进击刘邦。时汉军十万,号称二十万,楚军四十万,号称百万。刘邦因兵力不敌,采纳张良建议

  • 张裕钊

    1823—1894清末湖北武昌(今武汉)人,字濂卿,一作廉卿。道光举人。官内阁中书,历主江宁、湖北等地书院。曾师事曾国藩,与黎庶昌、吴汝纶、薛福成称“曾门四弟子”。通经史,善训诂,精研书法,以散文著称

  • 汪革

    ?—1181南宋严州遂安(今浙江淳安西南)人。后迁舒州宿松,募流民烧炭冶铁,渐擅酤坊之利,役使渔民数百户,武断乡曲,曾请以两淮兵恢复中原。因嫌隙被人诬为“有异谋”。淳熙八年(1181)拒捕起事,发铁冶

  • 州驾

    清代州同之别称。

  • ①官名。战国始置,尊称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秦汉沿置,后世为郡守、太守、刺史简称。②官制用语。官员试职称守。汉有试守之制,限期一年,岁满转正,得食全俸,即为真。魏晋南北朝以低职署理高职、以高职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