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佐
一称国武子、宾媚人。春秋时人。齐国大夫。事顷公、灵公。齐顷公十年(前589),晋、齐鞍之战,齐败于晋,他代表齐国与晋议和,表示如不许和即收合余众,背城一战,晋遂允和。灵公初,两次参与诸侯会盟,从晋讨曹、伐郑。齐灵公八年(前574),齐国内乱,他杀大夫庆克,据谷(今山东东阿)叛齐,次年为灵公派华免所杀。青铜器有国差(通“佐”字)。
《国差》铭文
一称国武子、宾媚人。春秋时人。齐国大夫。事顷公、灵公。齐顷公十年(前589),晋、齐鞍之战,齐败于晋,他代表齐国与晋议和,表示如不许和即收合余众,背城一战,晋遂允和。灵公初,两次参与诸侯会盟,从晋讨曹、伐郑。齐灵公八年(前574),齐国内乱,他杀大夫庆克,据谷(今山东东阿)叛齐,次年为灵公派华免所杀。青铜器有国差(通“佐”字)。
《国差》铭文
即“不花剌”。
相传清皇族远祖有兄弟六人居此,满语“六个”为“宁古塔”。有新、旧二城:旧城在今黑龙江海林市西南旧街东北;康熙五年(1666)迁建新城,即今宁安市。顺治十年(1653)置昂邦章京、副都统于此。康熙元年改
凭借门第循例入官。唐用荫之法为: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正三品子,从七品上;从三品子,从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从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从八品上;从五品子及国公子,从八品下。三品
又译迭里温孛勒答黑。成吉思汗诞生地。据《史集》,其地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旁,距不儿罕山(今肯特山)六日程。今俄罗斯赤塔州鄂嫩河中游右岸察苏切伊村西有同名地,传为成吉思汗诞生地。据考古报告,其地系一古居
地名。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唐置羊灌田守捉城。元和元年(806)叛帅刘辟在此为高崇文将高霞寓所擒。
即女道士。男女道徒皆戴黄冠。唐时,称男道士为黄冠,女道士为女冠。宋时亦称女黄冠。
书名。清凌撰。凡四卷,续补一卷。作者于雍正、乾隆间任江西按察使十年。书中所收内容即其在任时所拟各种文件原文。卷一为条奏,收各种准以通行的奏议;卷二为详议,是有关地方行政、司法、经济、军
官名。清八旗前锋营之中级军官。初名噶布什贤章京,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前锋参领。位在前锋统领之下,前锋侍卫之上,正三品。每旗一人(于满洲、蒙古人员内选任),掌董率所辖营众,以警跸宿卫。
见“大衍求一术”。
又名《齐孙子》。兵书。战国时齐孙膑著。《汉书·艺文志》称《齐孙子》有八十九篇,图四卷。后失传,《隋书·经籍志》即无著录。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初期墓葬中,重新发现孙膑论兵竹书残简。经整理小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