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韩国(一说楚国)人。自谓南方草鄙之人。曾北游赵,见惠文王,劝赵加强军备,抵御外侮。又曾往见魏昭王。见《战国策·赵策三》。
官阶等级名称。北魏置,隋唐沿置。流外官的最高品阶称勋品,其下依次为二品、三品直至九品。北魏永平四年(511),将洛阳诸坊里正由流外四品进至勋品,以加强京师的治安管理。景明二年(501)诏勋品以下的流外
在今河南巩义市东。《资治通鉴》:隋义宁元年(617),李密取兴洛仓,隋刘长恭遣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等将所部兵自汜水而入,以掩其后,李密“令四队伏横岭下以待仁基”,即此。
北魏孝明帝以东秦州改名。治杏城(今黄陵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陕西甘泉县以南、宜君及黄陵县以北洛水中游地区。西魏废。
官名。明永乐五年(1407)于四夷馆置。选国子监生充任,掌翻译各国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宣德后兼选官民子弟充任。经考试,通译者与官,不通者黜退。明初与乡、会试额科甲一体出身。后止为杂流。在馆者,升转皆为
明代往来中国与日本之间的商船。多运载中国商货赴日本出卖,如景德镇之瓷器,湖州之丝绵,松江之棉布、漳州之纱绢,杭州之席、扇、脂粉、金银箔等,皆为该国所需,贩卖者可获厚利。
外商企业。清光绪七年(1881)由英商创办于上海杨树浦。九年开业。原拟集资十万英镑,实招七万五千英镑。三十一年资本增至十四万四千英镑。1913年放水总量为三十四亿九千七百万加仑。
西周东夷小国,春秋鲁之附庸。风姓。在今山东平邑县东。《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前639):“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孔子曰:“夫颛臾,昔
宋军职名。五代后周,殿前司骑兵铁骑军和步兵控鹤军各分左右厢,设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总领之。宋太宗时,铁骑军改捧日军,控鹤军改天武军,设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为统兵官。北宋中期以后,此职成为武将虚衔。
战国时魏国人。翟璜之后。魏文侯时曾为上卿。据《吕氏春秋·不屈》,魏惠王时,听从其相惠施以“大术”治魏,他以为惠施之术“善而不可行”,惠王不听。其后魏国士民疲羸,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诸侯不助。惠王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