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县
明洪武二年(1369)降崇明州为县,属扬州府。八年改属苏州府。治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永乐十九年(1421)迁治旧县北十里。弘治十年(1497)属太仓州。正德中县治渐圮于海,嘉靖八年(1529)乃迁筑土城于三沙(马家浜)西南。二十九年海水啮城东北隅,复移治平洋沙,筑砖城,即今崇明县西北三星镇以西之地。万历十一年(1583)城东隅复圮于水,十三年移治长沙,即今崇明县治(城桥镇)。
明洪武二年(1369)降崇明州为县,属扬州府。八年改属苏州府。治今上海市崇明县东北。永乐十九年(1421)迁治旧县北十里。弘治十年(1497)属太仓州。正德中县治渐圮于海,嘉靖八年(1529)乃迁筑土城于三沙(马家浜)西南。二十九年海水啮城东北隅,复移治平洋沙,筑砖城,即今崇明县西北三星镇以西之地。万历十一年(1583)城东隅复圮于水,十三年移治长沙,即今崇明县治(城桥镇)。
?—1730清云南乌蒙(今昭通)人。彝族。乌蒙土知府禄鼎乾之胞弟。雍正元年(1723),授土职,分管鲁甸(今属云南)。兄孱弱,凡事皆专擅,远近称之为“禄三官”而不敢名。三年,兄死,侄万钟袭,仍阴主政事
清鄂伦春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率部民于精奇里江一带袭击沙俄殖民者,屡著战绩。
1469—1530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永清,号静庵。弘治进士。官南京刑部主事,上书极言时政得失。正德时任江西按察司副使,因上疏告宁王朱宸濠不法状,被诬,充军沈阳。宸濠诛,复职。嘉靖六年(1527
?—1632明嘉定(今属上海)人,字初阳。天启举人。从徐光启学,得西洋火器法。曾上备京、防边二策,助孙承宗赞划经略军前。历兵部主事,后以事罢归。崇祯初起武选员外郎,迁职方郎中,改山东右参议,整饬宁、前
①宫观名。为汉代皇家藏书之所。《后汉书·安帝纪》:“诏谒者刘珍及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李贤注引《洛阳宫殿名》曰:“南宫有东观。”②即“总明观”。
又作俞拊。上古黄帝时人。善医。精于外科,传其治病不以汤液醴酒,割皮解肌,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另据《韩诗外传》载,他以巫术治病,能起死回生。
①(?—46)东汉初年人,字子石。王莽从兄平阿侯仁之子。新莽败亡,拥巨资居故国,喜士好施,名扬江、淮间。东汉初,游京师。与卫尉阴兴、大司空朱浮等相善。马援观其言行,曾谓其必败。后果与司隶校尉苏邺狱事相
新莽蓬莱(今属山东)人。长一丈,大十围,力胜三马,时称巨人。王莽更其姓为巨母氏,以为垒尉,随军镇压农民起义。
官署名。(1)元代置。见“织染杂造人匠都总管府”。(2)明清掌织染绸缎事务之机构。明代又称“织染杂造局”。设于南、北两京和地方各布政使司。南、北两京所设者分内外,内局为宦官八局之一,以应上供,外局为地
1775—1810清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号润圃。大学士和珅长子。乾隆五十四年(1789)尚固伦和孝公主。官至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和珅被诛,以固伦额驸故,留袭伯爵,寻夺爵。后擢副都统,赐公爵。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