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懿公
即“毛公”。
即“毛公”。
唐中期禅宗大盛,但禅僧或住律寺,或处别院,不能合法。禅僧怀海因据天竺大、小乘戒律,博约折中,新创禅律,撰《禅门规式》,为禅宗制定整套寺院制度。主要内容为改变与律僧同住之习,禅僧另住。长老住方丈室,其余
?—前206秦末人。战国末年韩国公子,封横阳君。秦末,六国诸侯后裔并起反秦,因得项梁支持,被立为韩王,任张良为司徒。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以张良从汉王刘邦为借口,不遣成之国,更封为穰侯,不久杀之
唐龙朔二年(662)至咸亨元年(670)改尚书左右丞为左、右肃机。
官署名。唐光宅元年(684)分肃政台置,监察在京百司及军旅。神龙元年(705)改左御史台。参见“右肃政台”。
①兵制名。三国魏置五兵尚书,下领五曹,中兵乃其中一曹,掌畿内及宫廷宿卫兵。晋太康中,分左、右中兵。南朝宋复合为一。北魏亦置左、右中兵,又称“台军”。或宿卫,或出征,多以鲜卑人充任。北齐因之。②中兵参军
书名。近人闵尔昌编。六十卷,卷末一卷。补《碑传集》、《续碑传集》之缺,收录清末人物碑铭、传记,亦及道光、咸丰以前人物。共八百余人。分宰辅、部院大臣、内阁九卿、翰詹、科道、曹司、使臣、督抚、河臣、监司、
元唐兀人。乞台普济之子。初事晋王甘麻剌。大德四年(1300),转事海山(武宗)。十一年武宗即位,任翰林学士承旨,遥授平章政事,行大宗正府也可扎鲁忽赤,兼典牧卿。至大元年(1308),遥授左丞相,兼尚服
西汉置。治今河北枣强县东北。属信都国。东汉废。
约796—835唐范阳(今北京西南)人,自号玉川子。家贫苦读,无意仕进,隐少室山。后居洛阳,韩愈为河南令,爱其诗,厚礼之。甘露之变时,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同时遇害。诗作多不满现实,对民生疾苦深表同情。
867—904即李晔。唐代皇帝。公元888—904年在位。初名杰,又改名敏。懿宗第七子。僖宗同母弟。初封寿王。僖宗死,为宦官杨复恭等拥立。颇有兴复之志。时朋党倾轧,宦官擅权,藩镇跋扈。宰相崔胤谋借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