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求是书院

求是书院

学校名。又称浙江求是书院、杭州求是书院。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浙江巡抚廖寿丰等在杭州普慈寺设立。委派杭州知府林启为总办,聘西教习一人为正教习,教授各种西学;华教习二人副之,一授算学,一授西文,委监院一人管理院中一切事宜。由地方绅士保送二十岁以内之举贡生监,经总办考取复试合格者入院肄业,学以五年为限。除学西学西文外,还须泛览经史、国朝掌故及中外报纸,以期明体达用。二十七年改为浙江大学堂,次年正月开学。只设正斋,招生一百二十人;设中、西学教习,中教习课经史、政治等学,西教习课天文、算学、地舆、测绘、格致、方言、体操等学。劳乃宣任总理。后改为浙江高等学堂。

猜你喜欢

  • 沾化县

    金明昌六年(1195)改招安县置。《齐乘》:“取龚遂为渤海太守,海滨之民复沾圣化立名。”治今山东沾化县西沾化城。金、元、明属滨州,清属武定府。1957年移治富国镇,即今县治。

  • 门巴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门隅地区,其余居住在珞渝地区的墨脱、梅楚卡、巴加西仁和更仁一带,以及林芝排龙山区。人口7498人(1990年)。使用门巴语,有多种方言,属

  • 龙安县

    唐武德三年(620)置,“因龙安山为名”(《元和郡县志》)。治今四川安县东北。属绵州。北宋政和末改属石泉军,宣和元年(1119)改名安昌,不久复旧名。南宋宝祐后为石泉军治。蒙古中统五年(1264)废入

  • 虎门附约

    即“虎门条约”。

  • 庙底沟遗址

    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因1953年发现于河南陕县车站东南庙底村而得名。1956年和1957年进行大规模发掘,内涵包括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仰韶层发现房屋二、墓一,窖穴若干以及大量陶、石、骨器等

  • 雇役法

    见“免役法”。

  • 石公山

    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濒江,与焦山对峙。元至元十二年(1275),南宋两淮镇将张世杰等以舟师万艘驻焦山东,元将阿术登此山望之,旋大败宋军于江中。

  • 不慊斋漫存

    书名。清徐赓陛撰。正编六卷,续集二卷。系光绪年间徐氏官广东、山东知县时的告示、公牍,反映当地的吏治民生及风俗。宣统元年(1909)刊行。

  • 钱陈群

    1686—1774清浙江嘉兴人,字主敬,号香树,又号柘南居士。康熙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雍正时累迁至右通政使。乾隆七年(1742)擢刑部侍郎,与修《大清会典》。后以病回籍。乡居二十余年,为东南缙绅领袖。

  • 一作蕞。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东北。东汉建武元年(25)刘玄使李松军掫,以拒赤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