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渑池之会

渑池之会

战国时秦国与赵国之会盟。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秦大举攻楚,拔楚黔中郡,并迫使楚割上庸、汉北地予秦。秦昭王为了孤立楚国,于次年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今河南渑池西)相会修好。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助酒兴,并以献赵地十五城为秦王寿相戏谑。赵臣蔺相如针锋相对,亦逼迫秦王击缶,并云“献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结果直至酒竟,秦终不能加胜于赵,赵国维护了尊严。归国,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

猜你喜欢

  • 西戎八国

    春秋时活动于陕、甘、宁一带的八个戎族部落或方国的统称。有分布于自陇以西的绵诸、绲戎、翟、䝠之戎,分布于岐山、梁山、泾水、漆水以北的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秦穆公得由余之助,征服西戎。

  • 阳狐

    战国魏邑。即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史记·魏世家》:文侯二十四年(前422),“秦伐我,至阳狐”,即此。

  • 康有溥

    即“康广仁”。

  • 曾静

    1679—1736清湖南永兴人,号蒲潭先生。康熙秀才。中年弃举业,授徒为生。雍正六年(1728),遣徒张熙赴陕投书,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反清,为钟琪告发,遂下狱。旋供出曾读已故理学家吕留良遗著,受其影响

  • 河南部

    官署名。(1)明代户部十二属部之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原民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四属部而置十二属部,分别以十二布政司为名。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领河南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下分设四科

  • 常愍

    唐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出家为僧后钻研佛典,精勤不懈。曾游学京(长安)洛(洛阳)。后得朝廷准许,南游江表。由海道附船至诃陵国(今爪哇岛),复至末罗瑜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占碑),欲前往印度。

  • 特拜

    不通过正常考试途径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专政,盛行特拜。《后汉书·李固传》:“旧任三府选令史,光禄试尚书郎,时皆特拜,不复选试。”后因李固与廷尉吴雄上疏,稍有收敛。

  • 楚武王

    ?—前690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740—前690年在位。名通(一作达),蚡冒之弟,杀蚡冒子自立。向周王室请尊号未允,乃自称武王。楚武王三十五年(前706)率师侵随(今湖北随州),因见随侯修政未敢进攻

  • 坊正

    ①见“坊①”。②金元差役名目。金代在城市中置坊正,以有物力人户充,二年一代。元代城市录事司中分设隅、坊两级,隅设隅正,坊设坊正,在当役人户中轮流差充。参见“隅正”。

  • 加哩林

    地名。始见于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杜臻《澎湖台湾述略》作“茄哩屿”。即今台湾台南县西南佳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