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蚕桑萃编

蚕桑萃编

书名。清卫杰撰。杰,蜀郡(治今四川成都)人。在保定蚕桑局任职期间撰写此书。十三卷。是一部较全面地总结概括蚕桑农政的农业参考书。包括:(一)“稽古”(历代诏制类、历代劝课类);(二)“桑政”(辨土类、辨水类、论耕类、桑种类、辨叶类、辨畦类、祷雨类、种椹类、辨栽类、移栽类、压插类、接博类、浇灌类、培壅类、耘锄类、修剪类、护桑类、治虫类、兼种类);(三)“蚕政”(蚕始类、蚕性类、蚕室类、蚕具类、蚕料类、蚕饲类、采叶类、审候类、易器类、留子类、浴子类、生蚁类、收蚁类、育蚁类、头眠类、 二眠类、三眠类、大眠类、上簇类、摘茧类);(四)“缫政”(缫茧类、缫具类、制茧类、煮丝类);(五)“纺政”(纺络类、纺器类、水纺类、旱纺类);(六)“染政”(染始类、染练类、料物类、色泽类);(七)“织政”(机具类、工艺类、经纬类、养樗蚕织粗细附、缎绸类);(八)“绵谱”(茧馀类、制绵类);(九)“线谱”(茧绒类、抽线类);(十)“花谱”(花卉类、花纹类);(十一)“图谱(一)”(桑器图类、蚕器图类、纺织器图类);(十二)“图谱(二)”(桑图咏类、蚕图咏类、纺织图咏类);(十三)“图谱(三)”(豳风图咏类、四时图咏类);卷首有“纶音”。该书较全面地记载了从栽桑养蚕到织染成布全过程的各工序,并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工艺,都分别予以描述、说明,对推广普及中国农桑技术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 车府丞

    官名。汉代太仆所统车府令副贰官,置一人。三国为九品。东晋、南朝皆置,隶尚书省驾部,梁、陈为车府署次官,隋代置二员,从九品下,唐代置一人,正九品下;宋代存其名而不除授。

  • 晏梦彪

    ?—1231南宋人。一作晏彪。绍定二年(1229)十二月,率盐贩百余人在汀州(治今福建长汀)起义,先后攻破建宁、宁化、清流、泰宁、将乐、邵武等地,聚众至万余人。宋以陈韡知南剑州,又从淮西调集精兵数千进

  • 杂泛杂役

    见“杂徭”。

  • 渥巴锡

    1742—1774清时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二月继其父敦罗布喇什之后任土尔扈特部首领。三十三年应俄国征调,率兵二万赴高加索与土耳其作战。因不堪沙俄欺压,三十五年率部三万三

  • 商丘

    都邑名。在今河南商丘市南。《左传》襄公九年(前564):“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即此。周初封微子启于宋,都于此。后改为睢阳。秦置睢阳县。

  • 李觏

    1009—1059北宋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人,字泰伯,世称盱江先生。举茂才异等不中,倡立盱江书院,学者近百人。仁宗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嘉祐中,历任太学说书。王安石以其与曾巩并称,谓“李泰伯

  • 属邦

    官署名。主管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始置于战国秦。汉代沿置,避高祖讳改称属国或典属国。《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属邦》:“道官相输隶臣妾,收人,必署其已禀年月日。”《汉书·百官公卿表》:“典属国,秦官

  • 朱瞻

    1406—1453明宗室。 仁宗第六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封荆王,宣德四年(1429)就藩建昌(今江西南城)。正统迁蕲州(今湖北蕲春西南)。卒谥宪。

  • 葛谦

    ?—1908清湖南湘乡人,字诞麟。早年肄业长沙农业学校与湖南弁目学堂。与陈作龙等组织湖南光复会,密图革命。后留学日本,将光复会更名为光华会。光绪三十年(1904)回国拟参加华兴会长沙起义,未果。乃留沪

  • 童华

    1818—1889清浙江鄞县人,字惟兖,号徽研。道光进士。同治三年(1864)起,历授光禄、太常、大理寺卿,充任湖北、山东、顺天乡试考官。六年任江苏学政。历迁左副都御史,工部、吏部侍郎,曾与礼部尚书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