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王
即小王。亦作裨小王。匈奴单于下置左右贤王、谷蠡王、大都尉、大当户等凡二十四长,诸长下则置裨小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得右贤裨王十余人。”司马贞索隐引颜师古云:“裨王,小王也,若裨将然。”其他少数民族或有置之。
即小王。亦作裨小王。匈奴单于下置左右贤王、谷蠡王、大都尉、大当户等凡二十四长,诸长下则置裨小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得右贤裨王十余人。”司马贞索隐引颜师古云:“裨王,小王也,若裨将然。”其他少数民族或有置之。
官名。唐会昌五年(845)置,左、右神策军员各一人,由中书门下依资拟注。北宋初,三部勾院皆置,勾稽天下所申三部金谷百物出纳帐簿。元丰改制罢。
又称东关之役。三国吴建兴元年(252),太傅诸葛恪于东兴(今安徽含山西南)作大堤,左右建两城(在今巢湖市、无为间),以防魏军。魏镇东将军诸葛诞以吴将入侵,建议攻之。大将军司马师从其言,出兵分三路攻吴,
蒙古语,意为黑河,蒙古人对黄河的称呼。元代于黄河河套内外置系官牧场多处,孳养马匹,属太仆寺。
谓推算人户家产,编排户等。宋时乡村三岁一推排,编造五等丁产簿,进产则升其户等,减产则降其户等,目的在使差役负担相对均平。但乡书手、保正副等乡役人私受人户财物,升排不公,奸弊百出。或不依条限推排,边远县
在今台湾嘉义县。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一月初,天地会义军与清将福康安战于牛稠山,败绩,即此。
清代台湾番族(高山族)社会组织。即村社。社分大小,大社即部族或胞族,小社即氏族。据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记载,清代后期,高山族共有二百七十七社。其中分布于南部台湾、凤山两县者一百二十六社;分布于中部诸
宋代军队编制合称。即诸班、诸直。诸班有: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散祗候、金枪班、东西班、招箭班、散直、钧容直等。诸直有:御龙直、御龙骨朵子直、御龙弓箭直、御龙弩直等。皆属殿前司。通常
即“详定编敕所”。
即“南诏中兴二年画卷”。
战国时齐国人。以好“直”(直率、直言)见称。他谒见齐宣王,宣王问其是否好直。对曰:好直之士,不居乱国,不见汙君。我今家于齐,又来见王,岂能称直!宣王怒,斥之为野士,将罪之。他复曰:王不容野士,恐彰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