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圜钱
战国晚期齐国青铜铸币。皆方孔有郭,背平素。 有“(賹)”、“賹四”、“賹六”三种面额,其大小、重量有规则地依次递增,径分别为2.2、2.9、3.5厘米左右,重量分别为1.4、5.8、8.8克左右。 “”旧读为“化”(货)。“賹”(益),旧说是铸造地,即今山东寿光西南的益城;一说“”从“廿朋”,本为贵金属重量单位,等于贝二十朋,此为铸币名称。齐圜钱多次出土于山东齐国旧地,其中以济南五里牌坊与日照竹园村等地所出数量较多。
齐圜钱
战国晚期齐国青铜铸币。皆方孔有郭,背平素。 有“(賹)”、“賹四”、“賹六”三种面额,其大小、重量有规则地依次递增,径分别为2.2、2.9、3.5厘米左右,重量分别为1.4、5.8、8.8克左右。 “”旧读为“化”(货)。“賹”(益),旧说是铸造地,即今山东寿光西南的益城;一说“”从“廿朋”,本为贵金属重量单位,等于贝二十朋,此为铸币名称。齐圜钱多次出土于山东齐国旧地,其中以济南五里牌坊与日照竹园村等地所出数量较多。
齐圜钱
渤海国十卫之一,相当唐十六卫,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一人。
1316—1380明初广东德庆人,字文彬,号樵云。元末从何真守德庆。洪武元年(1368)随何真降,授中书断事。累至刑部尚书,治狱平恕。出为浙江行省参政。晚年拜靖江王右相,以王有罪被杀。有《樵云集》。
君臣朝会之服。周代有玄冠、缁衣、素裳等,属吉服。聘仪、祭享时亦可穿戴。后代沿袭变化,尊卑异制。晋代制度,皇帝为通天冠、绛纱袍、皂缘中衣;群臣则冠帻各一,绛绯袍、皂缘中单衣领袖各一领,革带袷袴各一等。唐
即“程”。
不通过正常考试途径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专政,盛行特拜。《后汉书·李固传》:“旧任三府选令史,光禄试尚书郎,时皆特拜,不复选试。”后因李固与廷尉吴雄上疏,稍有收敛。
即“晃合丹”。
内官名。皇帝嫔妃。唐代列为九嫔第三,一人,正二品。宋代为内命妇之一,位昭容下、修仪上,正二品。金代亦为九嫔第三,正二品。
商纣妃。己姓。纣伐有苏氏(今河南武陟东),有苏氏献之,为纣宠爱,唯其言是从。周武王伐商,纣败亡,她自缢而死。
官署合称。清顺治十三年(1656)置,户部银库、缎匹库、颜料库的合称。后曾分属各部寺收支,兼设巡库科道。康熙三年(1664)仍归户部统辖。雍正元年(1723)设管理三库大臣满、汉员各二人掌库事,建总档
①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六里。因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望之如雉堞而得名。又名烧山。是登天台必经之地,有天台南门之称。《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霞起而建标”,即此。“赤城栖霞”为天台十景之一。②今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