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不死牛

不死牛

旧时西藏地区寺院和上层喇嘛一种带强制性的出租牲畜形式。他们利用“神权”向信奉喇嘛教的贫苦牧奴出租牛只,这种牛一经出租,不管老弱病死,租额世代不变,故称。实为对牧奴的一种愚弄和敲诈。民主改革后,已被取缔。

猜你喜欢

  • 福陵

    清皇室祖陵。又称东陵。位于盛京城(今沈阳市)东北20里浑河北岸天柱山。为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合葬陵。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努尔哈赤病逝,梓宫暂安沈阳城内。天聪三年(1629

  • 游皇城

    元代宫廷祓灾迎福礼俗之一。亦称白伞盖佛事。至元七年(1270),元世祖忽必烈纳帝师八思巴建议,于大明殿御座上安置一顶白伞盖,以金粉书梵字于其上,意为“镇伏邪魔护安国刹”。是后每年二月十五日于大明殿行启

  • 南充国县

    古县名。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将原充国县南部境土析出置此县。成汉时(304—347),又将西充国县并入。因其初为“蛮夷”之地,故加“国”字。南朝梁时改为南部县,即今四川南部县地。

  • 噶达克商埠

    西藏噶达克地方开设之通商市场。光绪三十二年(1906)根据英侵略军胁迫西藏地方政府订立之非法《中英西藏条约》开设,暂不收税,英商民于此享有与亚东同样特权。此年,英派他克齐为驻噶达克委员,清朝派毛秉科充

  • 聂延城

    即“乃颜城”(38页)。

  • 刀赋

    赋税名。明朝官府向畲族农民征收的一种赋税,因其生产方式为刀耕火种,刀是畲民的主要生产工具,即规定以刀的多寡为征收山赋的标准,所谓“论刀为准”,“论刀若干,出赋若干”。

  • 山丁

    指解放前靠佃租※“山主”土地耕种的瑶族。除了最简单的生产工具之外,一般不占有土地。无论砍山耕种或是建屋所需地基,甚至在河内捕鱼,上山采集狩猎,都得向“山主”纳租。解放前虽有贫富差别,阶级分化很不明显,

  • 甘松

    ①地名。古为吐谷浑地,在今甘肃迭部县一带。西晋永嘉(307—313)末,鲜卑慕容氏吐谷浑率部自辽东西徙于枹罕及甘松,其子孙世据此地。十六国时,前凉置甘松护军,西秦置甘松郡,故治在今甘肃宕昌县西南。北魏

  • 慕容望

    ?—386十六国时期西燕国君。又作慕容瑶。鲜卑慕容氏。西燕国君※慕容冲之子。建明元年(386),慕容,觊被杀后,为左仆射慕容恒为帝(《资治通鉴》记恒所立为慕容瑶),改元建平。不久为尚书慕容永执杀。

  • 藕丝淀

    见“广平淀”(1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