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乌素固部

乌素固部

①粟末靺鞨诸部之一。居地在今吉林省农安县东。武德(618—626)初,唐于其地置慎州管理其民,隶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载初二年(690),唐析其民置黎州(治所无考),仍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696—697)中,契丹首领李尽忠杀营州都督叛唐,居黎州者被迁居宋州(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县),居慎州者被移住淄(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青(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县)二州。神龙(705—707)初皆北还,二州均寄治良乡县(故址在今北京市房山县东南)之都乡城,隶幽州都督。天宝年间(742—756),慎州有户250,口984;黎州凡569户,1991口。安禄山之乱时被驱入中原,至德后(末年为758)徙居河朔(泛指今黄河以北地),逐渐融合入汉族。 ②唐代室韦诸部之一。为室韦最西部落之一。《旧唐书》称其“当俱轮泊(今呼伦湖)之西南”。所在虽诸家表述不一,但所指基本一致,即在今呼伦湖西南的克鲁伦河下游流域。今有人认为,唐后期活动于今阴山地区的室韦人(辽、金史籍作“阴山鞑靼”),为该部与西室韦南迁者。参见“室韦”(1748页)。

猜你喜欢

  • 别作垧、日。北方方言。耕地面积的单位名。《柳边纪略》载:一“晌者,尽一日所种之谓也”。《黑龙江外记》载:“关外田土以晌计,一晌,六亩余,黑龙江亦然。”但各地耕作、播种的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地方一个人在一

  • 庐江蛮

    东汉对西汉武帝时迁往江淮之间的东瓯、闽越人称谓。亦称“九江蛮”。据《史记·东越列传》载:建元三年(前138),闽越发兵围东瓯,东瓯王望遣使“告急天子”。武帝令严助“发兵浮海救东瓯。未至,闽越引兵而去”

  • 达颜

    ?—1718卫拉特蒙古青海和硕特部台吉。博尔济吉特氏。※固始汗曾孙萨楚墨尔根台吉次子。康熙(1662—1722)中,继为青海和硕特部右翼长。因亲王达什巴图尔告讦,曾被囚于北京。后获释,归牧。因与贝勒色

  • 漠海

    见“茂海”(1331页)。

  • 重台

    元代奴婢之奴婢的称谓。社会等级最低。陶宗仪《辍耕录》:“凡婢役于婢者,俗谓之重台。”

  • 忽思木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七年(1409)三月设置之忽石门卫和正统后设置之忽失木卫作哈实玛卫。

  • 章嘉呼图克图五世

    见“罗藏丹森讲索”(1424页)。

  • 撒里畏兀儿东迁

    明代裕固族向东迁徙的重大事件。始自明初,迄于嘉靖初年,历时约一个半世纪。明初,分布于关西各卫(安定、阿端、曲先、罕东)的撒里畏兀儿人与部分蒙古部落,由于受吐鲁番察哈台后王的侵扰,各卫统治者之间互相攻杀

  • 伊利可汗

    见“阿史那土门”(1231页)。

  • 失活

    ①(?—718)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失活。出自大贺氏族。为反唐首领李尽忠之从父弟。自神功元年(697)其堂兄尽忠反唐失败后,契丹即附突厥。后,他以突厥默啜政衰,于开元二年(714,一作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