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互市

互市

①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及各王朝之间的贸易关系。早在春秋时期就存在。据《左传》记载,周灵王三年(前569),晋悼公实行※“和戎”政策,以货物购取戎狄的土地。西汉开设“关市”与匈奴及南粤赵佗进行交易。东汉与乌桓、鲜卑、匈奴等族的贸易始称“互市”。魏晋南北朝时期亦称为互市,隋设“交市监”统一管理与西北各族的互市。唐贞观六年(632),改称“互市监”,兼管与西北、西南各族的茶马互市。宋设“都大提举茶马司”,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设“榷署”管理与南方各族的互市,设博易场等进行互市;开“榷场”与契丹、女真、党项等族贸易。辽、金、西夏之间亦有榷场互市。明代互市进入极盛时期,明朝在西北、西南和南方的一些州设“茶马司”管理互市。开设※马市、※木市与北方蒙古、女真诸族、诸部进行互市;开茶市与藏族及西北、西南各族互市。设立有关互市的规章制度,与有关民族制定互市条款及奖惩办法,以保证互市的顺利进行。清前期仍有官方主持的茶、盐换马的互市。历代和平时期的互市较兴盛,既有官方的统制贸易,亦有民间广泛的交易。战争时期的官方贸易往往中断,但民间的私下贸易则屡禁不止。清朝后期的官设马市虽然停止,但各族之间的集市、交易会、庙会等民间贸易则经久不衰,一直延续至今。互市时,周围各民族以马、骆驼、牛、羊、兽皮、木材、宝石、药材等土特产及本民族的手工制品交换内地的粮食、茶、盐、布帛、丝织品、衣服、农具、锅、器皿、纸张、书籍、食品、药品和各种装饰品等。互市是我国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不仅促进了各族的繁荣和发展,也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一些国外民族也远道前来参加互市。 ②历史上中国同海外各族的贸易亦称互市。魏晋以后,海上贸易日盛,日本、东南亚和西亚的波斯、阿拉伯诸族商船携货物至中国东南沿海入贡并进行贸易。唐朝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此后,广州、泉州、明州(今宁波)、杭州等地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外商纷至,海上贸易超过了陆上的丝绸之路。明代由于倭寇的侵袭,海上贸易时断时续。清代***战争后,对外贸易为帝国主义控制,成为侵略、剥削中国各族的手段。长期定居中国的波斯、阿拉伯人成为中国回族的来源之一,他们在中国对外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 爱登里啰汨没蜜施合毗伽昭礼可汗

    见“昭礼可汗”(1648页)。

  • 戛汪

    见“牯脏头”(1665页)。

  • 东乡蒙古

    见“东乡族”(510页)。

  • 瓦桥关之战

    辽(契丹)与北宋间一次重要战役。瓦桥关位于宋雄州(今河北雄县旧南关),与益津关(今河北霸县)、淤口关(今河北霸县东信安镇)合为重关三镇。后晋时,石敬塘曾割让给契丹,显德六年(959),为后周收复。后一

  • 徒河

    县名。又作徒何。西汉置,治今辽宁锦州市。属辽西郡。东汉属辽东属国。魏、晋并入昌黎郡。十六国燕复置。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并入昌黎郡广兴县,西晋武帝太康十年(289),鲜卑慕容氏首领慕容廆率部自辽

  • 菊·弥旁绛央朗吉嘉措

    1846—1912清代藏族高僧。出生于德格达曲之亚曲丁穷地方。6岁随父与舅父学习写诵及计算,12岁入宁玛派寺院桑阿曲林为僧,18岁随舅父赴拉萨朝拜噶丹寺,后去霍扎喀曲等朝圣。返德格后以上师绛央钦则旺布

  • 保合

    即“保和”(1681页)。

  • 弥姐羌

    ※西羌的一支。原居河湟地区。东汉时向内郡迁徙,分布于关中、陕北等地。晋、十六国时期,有一批以“弥姐”为姓氏者活动于西北地区,如弥姐高地、弥姐婆触等。隋代《邑主雷惠祖合邑子弥姐显明等造像记》和《邑主弥姐

  • 拔也稽部

    东晋十六国时北方部落名。《北史》作“日拔也稽”。一说为匈奴余部,一说属敕勒族,即为《隋书·铁勒传》中的拔也古部。游牧于柔然西北,士马强壮,“国尤富强”。北魏天兴五年(402),举兵攻击柔然首领社仑,大

  • 渠复累

    汉属国大且渠(大首渠)。匈奴人。武帝元鼎五年(前112),以击匈奴有功,被封为昆侯。卒,子乃始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