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堡古墓群
位于今新疆哈密县五堡。1979年开始发掘,已发掘墓室长约2米,宽约1米,长方形,无棺。出土有西周时代(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左右)干尸,尸身所着丝质斜纹毛织品,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毛织品。还出土有木质农具、磨制石器、彩陶器、铜饰物、小铜刀等。
位于今新疆哈密县五堡。1979年开始发掘,已发掘墓室长约2米,宽约1米,长方形,无棺。出土有西周时代(公元前11世纪至前771年左右)干尸,尸身所着丝质斜纹毛织品,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毛织品。还出土有木质农具、磨制石器、彩陶器、铜饰物、小铜刀等。
参见“闽濮”(1727页)。
契丹语音译。“木杯”、“木瓶”之意。宋人刁约于嘉祐元年(1056)出使契丹时,曾用汉语与契丹语交杂作《北语诗》,内有“钱行三匹裂”句,自注:“匹裂,似小木罂,以木为之,加黄漆。”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刺彰簇。居岷州卫叠州地,即今甘肃迭部境。正统二年(1437),镇守洮州都督佥事李达等以刺章等族人常出没杀死民人,奏请调官军镇压。英宗认为宣布恩威即可,“务在事妥民安,毋因而激变”。
见“姜戎”(1761页)。
?—1627哈萨克贵族。※贾尼别克汗孙,贾勒木速檀(王)子。初称速檀。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从侄艾斯木汗继位后,与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统治者签订和约,规定塔什干及其周围地区240年内归哈萨克汗国管辖
元代职事翻译的回回属吏。元朝由于迁入中国的回回人益增,他们多使用波斯文或阿刺伯文。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政府于大都(今北京)设立※“回回国子学”,教习亦思替非文字(波斯文)。学员学成后,多充任各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相遇※木叶山,结为夫妇,生八子,后繁衍为八部。这一时期大约在公元4至7世纪间。大体活动在土河(今西辽河上游
藏语音译,意为“审计官”。原西藏地方政府仔康内主管官员。额设4名,四品衔,由贵族出身的俗官充任,可升噶伦。主管政府财政收支,贵族庄园差税及俗官系统事务,其地位与仲译钦布平行。具有实权。下设管理文件、杂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元年(1403)十一月,明政府在开元城(所在说法不一,有说为今黑龙江省东宁县大城子古城)设建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以建州女真首领阿哈出(后赐名李思诚,《清史稿》作李诚善)
?—约1629蒙古族喇嘛学者。亦名文殊席利·固什·却日吉或班第达·固什·却尔济瓦。※库库河屯(今呼和浩特)人。第三世达赖喇嘛门徒。曾应※阿巴岱汗邀请,代表第三世达赖喇嘛至喀尔喀蒙古传教,参与组织创建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