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九九>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五姓蕃

五姓蕃

宋代对黔州涪州徼外龙、方、张、石、罗五大姓所统居民的总称。西南夷的一支。汉属※牂柯郡,唐属南宁州。分布在今贵州及四川东部、南部和湖南西部,云南东北部地区。宋初常奉职贡,受爵命。治平四年(1067),知静蛮军、蕃落使、守天圣大王龙蕃龙异阁入朝,拜为武宁将军,并授其属241人将军及郎将等。龙氏遂成诸姓之首。熙宁元年至六年(1068—1073),先后有方蕃方异、张蕃张汉兴和罗蕃、石蕃等入朝贡献方物,比岁继之。元丰七年(1084),西南程蕃,愿依照五姓蕃例注籍。元符二年(1099),韦蕃入贡。皆比附五姓蕃,故又称“西南七蕃”。今布依族与之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 桃花石

    7—14世纪中亚诸部族对中国或汉人的称呼。引伸为“古老”、“崇”、“优质”之义。有“大魏”音译,“拓拔氏”音译、“唐家”或“唐家子”音译诸说。始见于7世纪初罗马史籍,后在鄂尔浑突厥碑铭、马合木·喀什噶

  • 述澜

    见“释鲁”(2259页)。

  • 必莫者

    ?—1398明洪武年间贵州仡佬族暴动首领。贵州沧浪人。仡佬族。寨长。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会同水西阿旷毕部首领么不,与西堡(今贵州六枝北)土官,聚众举兵,烧屯堡。西堡阿革傍与阿黎寨3千余人群起

  • 奴申

    女真语音译,《金史·国语解》谓“和睦”之意。金代女真人多有以此命名者,如乌古孙奴申、※完颜奴申、把奴申、粘葛奴申等。

  • 哲德沙尔

    清代新疆地区名。维吾尔语“七城”之意。所指不一。或云为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乌什、阿克苏、库车7城之统称。出现于道光年间(1821—1850)。同

  • 畬长

    畲族首领名。据史籍记载,宋至明朝时期,主持管理畲族村寨或地区公众事务的长官。南宋刘克庄《漳州谕畲》载,南宋王朝对畬族招抚时,有“畬长李德纳款”。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亦载,广东凤凰山区畬长雷文用曾

  • 黎语

    我国黎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使用人口有70余万。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历史上没有文字,1957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方案。黎语分为侾、杞、本地、美孚和加茂5个方言。侾方言分布面最

  • 奥伦博如坎

    鄂伦春语音译,“奥伦”意为“仓库”,“博如坎”为“神”之意,指主管仓库的女神或北斗七星神。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传说,从前有一对夫妻,妻子受虐待,无奈,骑马逃跑,路过娘家仓库,想取点食

  • 闽越王无诸之孙。建元六年(前135),闽越王郢乘南越王赵陀死,发兵攻南越,武帝受南越王赵胡求救,出兵往讨,郢被其弟余善及族人所杀。因其恪守与汉约,独不与郢谋乱,被汉武帝遣使立为粤繇王,奉闽越祭祀。

  • 玛涅克尔

    清代部分鄂伦春人的别称。名称来源“玛纳依尔”氏族名。清初分布于黑龙江上游北岸石勒喀河至精奇里江(前苏联结雅河)一带,17世纪南迁后,成为今内蒙古鄂伦春族自治旗的鄂伦春人(或说其南迁游猎于今呼玛尔河一带